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洞宫秋夕
洞宫秋夕
陆龟蒙 〔唐朝〕
浓霜打叶落地声,南溪石泉细泠泠。
洞宫寂寞人不去,坐见月生云母屏。
写人
寂寞
写云
古诗译文
浓霜击打树叶传来簌簌的落地声,南溪石上的泉水叮咚作响清澈冷冽。洞宫清幽寂寞无人造访,独坐着看见明月从云母屏风般的山岩间升起。
展开
知识点
1. 陆龟蒙为晚唐重要诗人,与皮日休并称"皮陆",著有《甫里集》 2. 云母是古代重要的矿物装饰材料,具有层状结构和珍珠光泽 3. "泠泠"属叠音拟声词,在《文心雕龙》中被归为"以声摹形"的修辞手法 4. 唐代洞宫多指道教宫观,终南山等地现存唐代道教石窟遗迹 5. 古诗中"坐见"常见于观景场景,如王维"坐看云起时"
展开
古诗注解
泠泠
:形容水流声清脆悠扬
洞宫
:指山林深处的道观或洞穴,喻隐士居所
云母屏
:云母石制成的屏风,此处喻月光映照下如屏风的山壁
坐见
:静观,暗示长时间的凝神注视
石泉
:山石间渗出的清泉
展开
讲解
本诗精妙处在于感官的递变转换:首句"打叶落地声"是近景实写,次句"石泉细泠泠"延伸至中景听觉,后两句转入全景视觉。最富创意的"云母屏"意象兼具三重意蕴:既形容山壁层叠如屏风的形态,又表现月光映石的晶莹质感,更暗含道家的洞天福地想象。结句"坐见"的静态与月升的动态形成张力,在绝对寂静中捕捉宇宙的律动,这种"以静观动"的写法深刻影响了宋代山水诗。诗中"不去"二字尤其耐人寻味,表面写他人不来,实则表达诗人主动选择的坚守,是隐逸精神的核心注脚。
展开
古诗赏析
诗歌以听觉意象开篇,"浓霜打叶"的簌簌声与"石泉泠泠"的叮咚声构成寒夜双重奏。后两句转向视觉:空寂道观中,诗人独坐凝视月出奇景。"云母屏"的比喻新颖贴切,既状山壁晶莹之态,又暗合道家仙境意象。全诗采用白描手法,以"寂寞"点题,通过霜叶、冷泉、孤月等意象层层渲染,在28字内构建出立体的隐逸空间,体现晚唐山水诗"冷寂空灵"的美学特征。
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晚唐时期,陆龟蒙隐居江南期间。当时社会动荡,诗人不满朝政腐败,选择远离尘嚣。诗歌通过描写秋夜山居的冷寂景象,反映其隐逸思想与孤高情怀,展现晚唐文人逃避现实的精神追求。
展开
作者信息
陆龟蒙(?~公元881年),唐代农学家、文学家,字鲁望,别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江苏吴县人。曾任湖州、苏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编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 他的小品文主要收在《笠泽丛书》中,现实针对性强,议论也颇精切,如《野庙碑》、《记稻鼠》等。陆龟蒙与皮日休交友,世称“皮陆”,诗以写景咏物为多。
古诗数量:
691
名句数量:
2326
作者其他古诗
1
新沙
1.1万阅读
2
白莲
1.1万阅读
3
岛树
1万阅读
4
白莲
1万阅读
5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
1万阅读
6
冬柳
1万阅读
7
离骚
1万阅读
8
秘色越器
1万阅读
9
京口
1万阅读
10
江南秋怀寄华阳山人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