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如有意耽田里,予亦无机向艺能。
心迹所便唯是直,人间闻道最先憎。
如果你真心向往田园生活,我也无意追求世俗的才艺。 内心所向往的唯有率真本性,可人间却最厌恶这样的直白。
此诗可分层解读:前两句陈述共同隐居的意愿,"亦"字暗示殊途同归;后两句揭示深层矛盾,"唯是直"的强调与"最先憎"的对比形成张力。艺术上,以"田里"对"艺能"、"心迹"对"闻道",工整中见变化。诗人将个人选择上升到人性批判,结尾"憎"字如警钟,至今仍发人深省——当社会排斥真性情时,隐居或许是最清醒的反抗。
全诗通过对比手法展开:首句以"君"的田园之趣引出自己的"无机",表明共同远离尘嚣的志趣;后两句陡然转折,揭示"直"与"憎"的尖锐矛盾。诗人用"最先憎"三字,既批判了世风,又凸显了隐士坚守本真的傲骨。语言平实如话,却蕴含深刻的人生体悟,典型体现晚唐隐逸诗"平淡中见奇崛"的特点。
此诗作于陆龟蒙晚年隐居松江甫里时期。诗人历经唐末乱世,看透官场虚伪,选择归隐田园。诗中"野态真"的标题即点明主旨——歌颂质朴自然的生存状态,同时讽刺世俗对真性情的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