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待皇威振,人随国步安。
万方休望幸,封岳始鸣銮。
军队等待皇威的振奋,百姓随着国家的安定而安居。 四方不再期盼皇帝的巡幸,封禅泰山时銮驾才开始鸣响。
此诗以四句短章勾勒出国家安定与皇权威严的关系。前两句直陈军队与百姓对稳定局面的依赖,后两句用典故转折,暗示唯有天下太平方能举行封禅大典。全诗结构紧凑,政治寓意深刻,体现了唐代士人对“治世”的理想化表达。
诗中通过“兵待皇威振”“人随国步安”的对比,强调皇权与民生的紧密联系。后两句以“封岳鸣銮”的典故,隐喻盛世景象,语言简练而寓意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国泰民安的深切期盼。
此诗创作于唐朝中后期,社会动荡逐渐平息,国家趋于稳定。司空图作为朝臣,借诗表达对皇权威严与国家安定的期望,同时暗含对太平盛世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