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路前衔闲不记,醉乡佳境兴方浓。
一林高竹长遮日,四壁寒山更闰冬。
官场上的前尘琐事已懒得记起,醉乡中的美妙境地正兴致浓烈。 一林高高的竹子常年遮天蔽日,四面寒山环绕更显冬日的漫长。
1. 司空图为晚唐重要诗论家,其《二十四诗品》开创中国意境美学体系 2. "闰冬"为诗人独创的时间意象,突破自然历法限制 3. 诗中"竹"的意象承袭王维"竹径通幽"的隐逸传统
本诗典型运用了"以实写虚"手法: 1. "宦路"虚写官场记忆,"醉乡"实写当下心境 2. "高竹遮日"既是景物描写,又象征遮蔽世俗纷扰 3. "闰冬"的时空变形,暗示主观感受对客观时间的重塑 需注意尾句"更闰冬"中"更"字的递进意味,将物理寒冷升华为精神上的孤高境界。
前两句以"闲不记"与"兴方浓"形成强烈反差,凸显诗人精神世界的转变;后两句运用"高竹遮日""寒山闰冬"的意象组合,既描绘出隐居住所的幽寂环境,又暗喻诗人高洁不屈的品格。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清冷,体现了晚唐隐逸诗"韵外之致"的艺术特色。
此诗作于司空图晚年隐居时期,诗人历经唐末乱世后选择归隐,诗中通过对比官场纷扰与山林闲适,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然隐逸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