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侣难留为虐棋,邻家闻说厌吟诗。
前峰月照分明见,夜合香中露卧时。
此身闲得易为家,业是吟诗与看花。
若使他生抛笔砚,更应无事老烟霞。
第一首:修道伴侣难留是因沉迷棋局,邻家听闻也厌烦我的吟诗声。前峰月光清晰映照,我在夜合花香中露宿闲卧。
第二首:此生闲散易以为家,事业不过是吟诗赏花。若来生抛却笔墨纸砚,更该无事终老于烟霞深处。
此诗需注意三个层次:一是表层闲适(棋、诗、花、月),二是中层矛盾(“难留”“厌说”暗示孤独),三是深层解脱(“易为家”“老烟霞”)。艺术上运用“反对”手法:以棋局之“虐”反对心境之淡,以邻家之“厌”反衬自我坚持。末句“抛笔砚”的假设,实则强化诗人今生以诗为命的志趣,暗合其《诗品》中“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美学追求。
全诗以白描手法展现隐逸生活:首联通过“虐棋”“厌吟”的对比,暗含对世俗喧嚣的疏离;颔联以月峰、夜合香构建清幽意境;后两首直抒胸臆,“业是吟诗与看花”堪称隐士宣言,末句“老烟霞”更将超然物外之志推向极致。语言平淡中见奇崛,体现司空图“韵外之致”的诗学主张。
此诗作于晚唐,司空图晚年隐居王官谷时期。诗人历经黄巢之乱后,看透仕途险恶,选择以诗酒花棋自娱,诗中“闲”字贯穿始终,反映其超脱尘世、寄情自然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