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虞乡北原
虞乡北原
司空图 〔唐朝〕
泽北村贫烟火狞,稚田冬旱倩牛耕。
老人惆怅逢人诉,开尽黄花麦未金。
写花
写人
惆怅
古诗译文
泽北的村庄贫穷,炊烟显得凌厉凄凉,幼弱的田地因冬日干旱只能雇牛耕种。
满面愁容的老者逢人便倾诉苦楚,遍地黄花已凋谢,麦苗却仍未成熟泛金。
展开
知识点
1. 唐末农民常因天灾被迫借贷耕作
2. 司空图诗论强调"象外之象"的意境营造
3. "麦未金"运用通感手法将视觉转化为触觉
4. 晚唐田园诗多具批判现实主义色彩
5. 虞乡位于今山西永济,属中条山地域
展开
古诗注解
泽北村
:虞乡北原的具体村落名。
烟火狞
:形容炊烟稀疏而形态扭曲,隐喻民生困苦。
倩牛耕
:指因旱情需租借耕牛劳作,加重农户负担。
麦未金
:麦子尚未成熟泛黄,暗指农事收成堪忧。
黄花
:可能指菊花或油菜花,暗示深秋初冬时节。
展开
讲解
诗歌通过三重对比深化主题:狞厉的炊烟与贫瘠土地的视觉对比,租牛耕种的经济压力与天灾的自然困境对比,黄花凋零的生命轮回与麦未成熟的生存希望对比。
老人形象作为诗眼,使个体遭遇上升为时代缩影,尾句"未"字作诗眼,既写实又象征,体现晚唐诗人特有的忧患意识。
展开
古诗赏析
全诗采用白描手法,首联以"烟火狞""冬旱"构建萧索基调,颔联通过老人形象强化叙事张力。
尾联"黄花尽"与"麦未金"形成时间悖论,既暗含农事时序紊乱,又隐喻希望破灭的深层意蕴,体现诗人对底层民众的深切同情。
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晚唐社会动荡时期,司空图归隐中条山期间。
诗人目睹农村凋敝景象,通过寒冬农耕困境与老人愁苦的具象描写,反映唐末赋税沉重、天灾频发导致的民生疾苦。
展开
作者信息
司空图(837~908)晚唐诗人、诗论家。字表圣,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祖籍临淮(今安徽泗县东南),自幼随家迁居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司空图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弑,他绝食而死,终年七十二岁。司空图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全唐诗》收诗三卷。
古诗数量:
275
名句数量:
941
作者其他古诗
1
杨柳枝寿杯词十八首
1万阅读
2
杂言
1万阅读
3
白菊杂书四首
1万阅读
4
漫书五首
1万阅读
5
僧舍贻友
1万阅读
6
效陈拾遗子昂
1万阅读
7
效陈拾遗子昂感遇二首
1万阅读
8
陈疾
1万阅读
9
白菊三首
1万阅读
10
淅上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