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长命缕
长命缕
司空图 〔唐朝〕
他乡处处堪悲事,残照依依惜别天。
此去知名长命缕,殷勤为我唱花前。
写花
惜别
古诗译文
在他乡的每一处都充满令人悲伤的事,夕阳的余晖中依依不舍地告别。
这一去将获赠象征长寿的长命缕,友人在花前殷勤地为我歌唱送行。
展开
知识点
1. 长命缕:古代端午节习俗,用五彩丝线系在手臂或手腕上,寓意驱邪避灾、祈求长寿。 2. 残照:古诗词中常用意象,多用于渲染黄昏时分的萧瑟或离别之情。 3. 他乡: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常与“思乡”“羁旅”等主题相关联,是游子诗的重要元素。 4. 司空图:晚唐诗人、诗论家,其诗作以含蓄深远见长,著有《二十四诗品》。
展开
古诗注解
他乡
:异乡,远离家乡的地方。
残照
:夕阳的余晖。
长命缕
:古代端午节系在手臂上的五彩丝线,象征长寿。
花前
:指在美好的环境中,此处暗指离别场景。
展开
讲解
这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将“他乡之悲”与“长命之愿”并置,形成情感张力。前两句侧重写实,后两句转向象征:
1. 空间对比:“他乡”与“花前”形成地理与心理的双重距离;
2. 时间对比:“残照”的短暂与“长命”的永恒构成时间维度上的呼应;
3. 意象运用:以“长命缕”这一具体物象,承载抽象的情感寄托,体现唐诗“即小见大”的特点。全诗仅28字,却完整呈现了游子离别的典型场景与复杂心绪。
展开
古诗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他乡游子的孤寂与离愁。首句“他乡处处堪悲事”直抒胸臆,点明身处异乡的悲凉;次句“残照依依惜别天”以夕阳为背景,渲染离别的伤感氛围。后两句笔锋一转,通过“长命缕”这一意象,将离别与祝福相结合,既体现了友情的深厚,又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唐代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
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作者司空图身处异乡,正值端午时节。诗中通过描绘他乡的悲凉与离别的不舍,表达了对故乡和亲友的思念之情。长命缕作为端午习俗的象征,既寄托了对长寿的祝愿,也暗含了对重逢的期盼。
展开
作者信息
司空图(837~908)晚唐诗人、诗论家。字表圣,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祖籍临淮(今安徽泗县东南),自幼随家迁居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司空图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弑,他绝食而死,终年七十二岁。司空图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全唐诗》收诗三卷。
古诗数量:
275
名句数量:
941
作者其他古诗
1
杨柳枝寿杯词十八首
1万阅读
2
杂言
1万阅读
3
白菊杂书四首
1万阅读
4
漫书五首
1万阅读
5
僧舍贻友
1万阅读
6
效陈拾遗子昂
1万阅读
7
效陈拾遗子昂感遇二首
1万阅读
8
陈疾
1万阅读
9
白菊三首
1万阅读
10
淅上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