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拾即是,不取诸邻。
俱道适往,著手成春。
如逢花开,如瞻岁新。
真予不夺,强得易贫。
幽人空山,过水采蘋.薄言情晤,悠悠天钧。
俯拾即是,不取诸邻。
俱道适往,著手成春。
如逢花开,如瞻岁新。
真予不夺,强得易贫。
幽人空山,过水采蘋.薄言情晤,悠悠天钧。
俯拾即是,不必从别处求取。
与道同行,随手就能焕发生机。
如同遇见花朵绽放,如同望见新年景象。
真正属于自己的不会被夺走,勉强得到的容易失去。
隐士在空寂的山林,涉水采摘浮萍。浅淡的情感交流,如自然运转般自在。
1. 《诗品二十四则》:是晚唐诗人司空图的诗论著作,以四言诗的形式品评诗歌的二十四种风格境界。
2. 司空图:晚唐著名诗人、诗论家,其诗论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尤其在诗歌的风格和境界方面有独到见解。
3. 自然的诗学思想:强调诗歌创作应自然天成,反对刻意雕琢,追求与自然相融的境界,是中国古代诗论中的重要观点。
4. 天钧:原指自然的运转,后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形容自然自在、和谐的状态。
《诗品二十四则·自然》是司空图对诗歌自然之美进行的深刻阐述。首先,我们要理解“自然”在这里并非简单指自然界,更多的是指一种创作的境界和风格。
开篇两句告诉我们,真正的诗意灵感是无需刻意去别处寻找的,它就在我们身边,俯拾皆是,这就要求创作者要善于观察生活,从自然和生活中汲取本真的素材。“俱道适往,著手成春”则说明当创作者的思想与自然之道相契合时,创作就能得心应手,创作出充满生机的作品。
中间几句通过“花开”“岁新”这样鲜活的自然景象,让我们感受到自然之美的生动与纯粹,同时也暗示了诗歌应像这些自然景象一样,具有天然的美感。而“真予不夺,强得易贫”则是在提醒我们,创作要秉持真诚,顺其自然,刻意强求只会适得其反。
最后几句描绘的隐士形象,是自然境界的一种体现,那种与自然相融、淡然处世的态度,正是诗歌创作中应追求的心境。总的来说,这则诗论告诉我们,诗歌创作应回归本真,追求自然天成,才能达到高妙的艺术境界。
此则开篇“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便点出自然的真谛,美好的诗意应是随手可得,无需向外刻意搜寻,强调了创作应源于自然本真。“俱道适往,著手成春”则体现出与道相融后,创作便能轻易达到妙境,充满生机。
“如逢花开,如瞻岁新”用生动的意象,描绘出自然之美的鲜活与清新,给人以直观的美感体验。“真予不夺,强得易贫”从哲理层面告诫人们,真正自然的东西是难以被剥夺的,而刻意强求的则容易失去,暗合创作中自然天成与刻意雕琢的区别。
最后“幽人空山,过水采蘋。薄言情晤,悠悠天钧”以隐士的形象和行为作结,展现出一种与自然相融、自在无为的状态,呼应了“自然”的主题,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淡泊、宁静而又和谐的美学境界。整首诗论语言凝练,意象生动,深刻地阐释了自然之美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
《诗品二十四则》是司空图重要的诗论著作,他生活在晚唐时期,当时的诗坛存在着一些追求华丽辞藻、刻意雕琢的风气。司空图主张诗歌应追求自然天成的境界,反对过度的人工雕琢。《自然》作为其中的一则,正是他这种诗论思想的体现,是对诗歌创作中自然之美的推崇和阐述,反映了他对理想诗歌风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