娟娟群松,下有漪流。
晴雪满汀,隔溪渔舟。
可人如玉,步屟寻幽。
载行载止,空碧悠悠。
神出古异,淡不可收。
如月之曙,如气之秋。
秀美的松林下,清澈的溪水潺潺流淌。 晴日映照积雪覆盖的沙洲,溪对岸停泊着渔舟。 那如玉般高洁的人儿,踏着木屐寻觅幽境。 时而行走,时而停驻,仰望碧空悠远无际。 神韵古朴超然,淡雅难以言传。 如破晓时分的月光,又如秋日清爽的气息。
本诗讲解可把握三个关键点: 意象解码:松象征坚贞,溪代表澄澈,雪暗示高洁,共同构建"清"的意境 时空设计:近景(松溪)-中景(汀洲)-远景(碧空),形成立体画面感 人格投射:"可人"形象实为诗人理想人格的外化,其"寻幽"行为暗喻艺术探索 教学建议可对比王维《山居秋暝》,体会唐山水诗从盛唐到晚唐的风格演变。
全诗以"清奇"为魂,构建出三重意境: 1. 景物之清:松、溪、雪、舟等意象组合,营造出澄澈明净的视觉空间 2. 人物之奇:"可人如玉"的幽独形象,与自然融为一体 3. 神韵之妙:末四句以月光、秋气为喻,将抽象的艺术风格具象化 艺术上采用白描手法,语言简净而意境深远,体现了司空图"象外之象"的诗学主张。
此诗出自晚唐诗人司空图的《诗品二十四则》,是组诗中描绘"清奇"风格的代表作。创作于唐末社会动荡时期,司空图隐居王官谷,通过对自然景物的凝练刻画,寄托对高洁人格和艺术境界的追求,体现了乱世中文人寄情山水的典型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