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堂公试日,词翰独超群。
品秩台庭与,篇章圣主闻。
乡连三楚树,县封九华云。
多少青门客,临岐共羡君。
都堂公试日,词翰独超群。
品秩台庭与,篇章圣主闻。
乡连三楚树,县封九华云。
多少青门客,临岐共羡君。
在尚书省公开考试的日子里,你的文辞才华独自超群出众。
你的官阶得到朝廷的授予,你的诗文连圣明的君主也有听闻。
家乡连接着三楚大地的树木,任职的青阳县笼罩在九华山的云雾之中。
有多少在京城的友人,在分别的路口都羡慕你啊。
1. 唐代的科举制度:诗中提及的“都堂公试”与唐代的科举考试相关,唐代科举有常科和制科之分,常科每年举行,制科则是皇帝临时下诏举行的考试,是士人进入仕途的重要途径。
2. 县尉:古代官职名,主要负责一县的治安、捕盗等事务,是县令的辅佐官员。
3. 三楚:古代地域名称,不同时期所指范围不同,一般包括今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等部分地区,在古诗中常被用作地理代称。
4. 九华山:中国著名的佛教名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诗中提及九华山,既点明了青阳县的地理位置特征,也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
5. 送别诗:这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唐代送别诗数量众多,多表达送别友人时的不舍、祝福、牵挂等情感,此诗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融入了对友人才华的赞扬和对其仕途的期许。
《送庞百篇之任青阳县尉》是一首充满真挚情感的送别诗。开篇两句直接赞美庞百篇在考试中的出色表现,“独超群”三字高度概括了其文才之卓越。紧接着,“品秩台庭与,篇章圣主闻”两句,从仕途和文名两方面进一步展现庞百篇的成就,让我们感受到他的优秀并非偶然。
颈联的写景颇具匠心,“乡连三楚树,县封九华云”,将家乡与任职地的地理风貌勾勒出来,既让我们了解了相关的地理信息,又营造出一种悠远、优美的意境,仿佛能看到那连接三楚的树木和笼罩九华的云雾。
最后两句“多少青门客,临岐共羡君”,以京城友人们的羡慕之情作结,既体现了庞百篇的成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也流露出送别时的复杂情感,有不舍,更有对友人未来的美好期盼。整首诗语言平实却情感饱满,通过对友人的赞美、对景物的描绘和对送别场景的刻画,将一份深厚的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让我们对唐代的社会风貌、科举制度等有了一定的了解。
全诗围绕送别庞百篇展开,情感真挚,格调昂扬。首联“都堂公试日,词翰独超群”开门见山,点明庞百篇在考试中才华出众,奠定了对其赞扬的基调。颔联“品秩台庭与,篇章圣主闻”进一步写其得到朝廷授予的官阶,其诗文甚至被君主知晓,从侧面烘托出庞百篇的卓越才华和声望。
颈联“乡连三楚树,县封九华云”转入对地理环境的描写,既点出庞百篇家乡的位置,又描绘出其任职之地青阳县的优美风光,九华山的云雾缭绕为画面增添了几分诗意,也暗含对友人赴任之地的美好想象。尾联“多少青门客,临岐共羡君”以众人的羡慕之情作结,既表达了朋友们对庞百篇得偿所愿、即将赴任的美好祝愿,也流露出送别时的真挚情感,使诗歌在赞扬与不舍中收尾,余味悠长。
这首诗是唐朝诗人张乔为送别友人庞百篇前往青阳县担任县尉一职而作。从诗中“都堂公试日,词翰独超群”等句可知,庞百篇在朝廷的考试中表现优异,凭借出众的文才获得了官职,即将赴任青阳县尉。张乔作为友人,在其临行之际写下此诗,既赞扬了庞百篇的才华与成就,也表达了送别时的不舍与对友人的羡慕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