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送友人往宜春
送友人往宜春
张乔 〔唐朝〕
落花兼柳絮,无处不纷纷。
远道空归去,流莺独自闻。
野桥喧磑水,山郭入楼云。
故里南陵曲,秋期更送君。
写花
写山
写水
柳絮
落花
写桥
写云
古诗译文
落花与柳絮同时飘飞,四处都是纷纷扬扬的景象。 友人远道归来又要离去,唯有流莺啼鸣声独自听闻。 荒野桥下水碓轰鸣作响,山城云雾缭绕漫入楼阁。 故乡就在南陵的曲折处,待到秋天时节再为您送行。
展开
知识点
1. 意象组合技法:落花柳絮构成暮春双重飘零意象 2. 声景描写:流莺独鸣反衬人声寂寥,碴水喧闹反衬心境苍凉 3. 地理意象:南陵(安徽)与宜春(江西)的空间距离营造行役艰难感 4. 时间结构:由暮春延伸至想象中秋日,形成离别情感的时间张力 5. 唐代送别诗特征:以景结情,含蓄蕴藉 6. 水碓(磑):唐代江南常见水利舂米设备
展开
古诗注解
兼
:同时,夹杂
纷纷
:形容杂乱飘落的样子
流莺
:鸣声婉转的黄莺
磑水
:水碓(水车)冲水之声
山郭
:依山而建的城郭
南陵
:今安徽南陵县
秋期
:秋天约定的时日
展开
讲解
这首五言律诗通过三重视角转换展现别情: 首联俯视全景,暮春物象的飘飞隐喻人世漂泊; 颔联聚焦离别瞬间,"空归去"揭示友人暂归即别的无奈; 颈联遥想旅途,"喧"与"入"的动态描写暗示行途艰辛; 尾联转换时空维度,"故里"回望故乡,"秋期"跳接未来,构成三重时空交织。 "更送君"的"更"字具双重意蕴:既指再次送别的动作,更暗含"更加"深沉的不舍。结句未言离愁而离愁自现,体现唐人送别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学追求。
展开
古诗赏析
全诗以双重送别为线索,时空转换巧妙: 首联"落花兼柳絮"以暮春飘零物象奠定离愁基调,"无处不"强化弥漫性愁绪; 颔联"空归去"突出送别的徒劳感,"独自闻"以听觉孤寂强化孤独; 颈联转写旅途:野桥水碴显荒寂,山郭吞云显行程险远; 尾联匠心独运:既点明故乡方位,又预构"秋期再送"场景,形成时空双循环结构。以"纷纷"始,以"秋期"终,春去秋来的时间循环暗示人生聚散无常,形成超越单次送别的永恒离情。
展开
创作背景
晚唐诗人张乔送别友人前往宜春(今属江西)时所作。时值唐代国势渐衰的动乱年代,诗人借送别抒发乱世飘零之感。全诗在暮春送别场景中展开,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渗透着对友人远行的不舍与人生聚散的感慨。
展开
作者信息
(生卒年不详),今安徽贵池人,懿宗咸通中年进士,当时与许棠、郑谷、张宾等东南才子称“咸通十哲”黄巢起义时,隐居九华山以终。其诗多写山水自然,不乏清新之作诗清雅巧思,风格也似贾岛。
古诗数量:
184
名句数量:
662
作者其他古诗
1
书边事
1.2万阅读
2
河湟旧卒
1.1万阅读
3
书边事
1万阅读
4
滕王阁
1万阅读
5
华山
1万阅读
6
潭上作
1万阅读
7
题终南山白鹤观
1万阅读
8
送宾贡金夷吾奉使归本国
1万阅读
9
越中赠别
1万阅读
10
送庞百篇之任青阳县尉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