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隐岩陪郑少师夜坐
隐岩陪郑少师夜坐
张乔 〔唐朝〕
幸喜陪驺驭,频来向此宵。
砚磨清涧石,厨爨白云樵。
竹外村烟细,灯中禁漏遥。
衣冠与文理,静语对前朝。
写云
古诗译文
有幸陪伴郑少师的车驾,多次来到这夜晚的隐岩。
用清涧的石块磨砚,以白云深处的樵夫为厨。
竹林外村落炊烟袅袅,灯影中更漏声遥遥传来。
身着衣冠谈论文章义理,静静对话追溯前朝往事。
展开
知识点
1. 驺驭:古代贵族出行时前导的骑从,后泛指车驾 2. 禁漏:古代宫廷计时器,借指时间流逝 3. 唐代文人交往:唐代文人常与权贵交往,形成特殊的文化圈 4. 隐逸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士人向往的隐居生活方式 5. 对仗手法:诗中"砚磨"对"厨爨","清涧石"对"白云樵",体现律诗工整
展开
古诗注解
驺驭
:古代贵族车驾的驭马者,此处代指郑少师的车驾。
清涧石
:山涧中清澈溪水冲刷的石头,适合磨砚。
白云樵
:隐居深山以砍柴为生的樵夫,象征隐逸生活。
禁漏
:古代宫廷计时器漏壶的声音,此处借指夜晚的寂静。
文理
:文章义理,指对文学和哲理的探讨。
展开
讲解
这首诗通过夜访隐岩的经历,展现了唐代文人的双重生活理想。首联交代事件背景,用"频来"暗示非初次造访。中间两联具体描写隐岩环境:磨砚石、樵夫炊、竹烟、灯漏,通过具象事物营造出超脱尘世的意境。尾联升华主题,在静默交谈中与前朝文人精神相通。全诗以简练语言勾勒出丰富意境,体现了张乔作为晚唐诗人的艺术特色,即在日常交往中寄托深远的文化情怀。
展开
古诗赏析
全诗以"陪"字开篇,点明与郑少师同游的荣幸。颔联"砚磨清涧石,厨爨白云樵"以隐士生活用具入诗,凸显隐岩的超凡脱俗。颈联"竹外村烟细,灯中禁漏遥"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营造出静谧的夜晚氛围。尾联"衣冠与文理,静语对前朝"将现实交往与前朝典故相联系,既显雅致,又暗含对历史的追思。全诗语言清丽,意境深远,体现了唐代文人既热衷仕途又向往隐逸的矛盾心理。
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张乔陪同朝廷重臣郑少师夜访隐岩时所作。唐代文人常与权贵交往,既为仕途,亦为雅集。诗中既表现了对郑少师的敬重,又通过隐岩的清幽环境,展现了文人向往的隐逸情怀。
展开
作者信息
(生卒年不详),今安徽贵池人,懿宗咸通中年进士,当时与许棠、郑谷、张宾等东南才子称“咸通十哲”黄巢起义时,隐居九华山以终。其诗多写山水自然,不乏清新之作诗清雅巧思,风格也似贾岛。
古诗数量:
184
名句数量:
662
作者其他古诗
1
书边事
1.2万阅读
2
河湟旧卒
1.1万阅读
3
书边事
1万阅读
4
滕王阁
1万阅读
5
华山
1万阅读
6
潭上作
1万阅读
7
题终南山白鹤观
1万阅读
8
送宾贡金夷吾奉使归本国
1万阅读
9
越中赠别
1万阅读
10
送庞百篇之任青阳县尉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