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寄绩溪陈明府
寄绩溪陈明府
张乔 〔唐朝〕
古邑猿声里,空城只半存。
岸移无旧路,沙涨别成村。
鼓角喧京口,江山尽汝濆。
六朝兴废地,行子一销魂。
写山
古诗译文
古老县城隐于猿啼声中,城郭荒废仅存一半。江岸变迁已无旧时路径,泥沙淤积另成了村落。京口的鼓角声喧嚣震天,壮阔山水绵延至汝濆之滨。这六朝兴亡更迭之地,让漂泊的游子不禁黯然神伤。
展开
知识点
1. 张乔为唐代“九华四俊”之一,诗风清雅,擅写山水羁旅。 2. 绩溪是古徽州六县之一,历史悠久,文风鼎盛。 3. “六朝”概念特指建康(今南京)为都的六个朝代,是江南文化的重要时期。 4. 古诗中“鼓角”多与边塞、军事题材相关,此诗用以渲染历史厚重感。 5. “销魂”一词源于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成为诗词中表达悲愁的经典意象。
展开
古诗注解
绩溪
:今安徽绩溪县,唐代属歙州。
陈明府
:对姓陈的县令的尊称。明府为唐代对县令的雅称。
古邑
:古老的县城,指绩溪。
岸移无旧路
:指江岸变动,旧时道路已不复存在。
沙涨
:泥沙淤积,陆地增生。
鼓角
:战鼓和号角,代指军旅之声。
京口
:今江苏镇江,古代军事重镇。
汝濆
:汝水岸边,此处泛指江河沿岸。
六朝
:指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建都南京的朝代。
行子
:离家远行的人,诗人自指。
销魂
:形容极度伤感或愁苦之情。
展开
讲解
这首诗通过描绘绩溪古城的衰败景象,抒发了诗人对历史兴亡和人生漂泊的感慨。首联从听觉(猿声)和视觉(空城)入手,突出环境的荒凉。颔联以自然地貌的变化暗示人世无常,富含哲理。颈联由近及远,以京口的喧嚣对比江山的静谧,拓宽了诗意空间。尾联直抒胸臆,将个人情感置于宏阔历史背景中,深化了主题。诗中“岸移”“沙涨”等动态描写,生动体现了自然之力与时间流逝的不可抗拒,而“六朝兴废”的典故运用,则使诗歌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丰富,是晚唐山水怀古诗的典型之作。
展开
古诗赏析
本诗以苍凉笔触勾勒出绩溪古城的衰败之景。首联“古邑猿声里,空城只半存”以猿声衬空城,营造荒寂氛围。颔联“岸移无旧路,沙涨别成村”写自然变迁与人事更迭,暗含沧桑之感。颈联“鼓角喧京口,江山尽汝濆”将视野拓展至历史重镇,以喧闹鼓角反衬江山永恒。尾联“六朝兴废地,行子一销魂”点明主题,借六朝兴亡抒发羁旅愁怀。全诗情景交融,语言凝练,通过空间与时间的交织,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深沉感悟与个人身世的飘零之叹。
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晚唐时期,当时社会动荡,战乱频仍。张乔游历至绩溪一带,目睹古城荒废、江山依旧而人事已非的景象,心生感慨。诗人寄诗给绩溪县令陈明府,既描绘了当地沧桑变迁的景物,也借六朝兴废的历史抒发了对时局盛衰的忧思与个人漂泊的哀愁。
展开
作者信息
(生卒年不详),今安徽贵池人,懿宗咸通中年进士,当时与许棠、郑谷、张宾等东南才子称“咸通十哲”黄巢起义时,隐居九华山以终。其诗多写山水自然,不乏清新之作诗清雅巧思,风格也似贾岛。
古诗数量:
184
名句数量:
662
作者其他古诗
1
书边事
1.2万阅读
2
河湟旧卒
1.1万阅读
3
书边事
1万阅读
4
滕王阁
1万阅读
5
华山
1万阅读
6
潭上作
1万阅读
7
题终南山白鹤观
1万阅读
8
送宾贡金夷吾奉使归本国
1万阅读
9
越中赠别
1万阅读
10
送庞百篇之任青阳县尉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