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宿潺湲亭
宿潺湲亭
张乔 〔唐朝〕
走月流烟叠树西,听来愁甚听猿啼。
几时御水声边住,却梦潺湲宿此溪。
写水
古诗译文
月光流转如烟,笼罩着层层叠叠的树影西边;
听到的声音比听猿猴哀啼更令人忧愁。
何时能长居在御水潺潺的岸边,
却梦见今夜留宿在这潺湲溪畔。
展开
知识点
1. 作者张乔:晚唐诗人,属“咸通十哲”之一,诗风清雅,多山水田园之作。
2. 潺湲:水流声,出自《楚辞·九歌》"流水兮潺湲",后世诗人常用以渲染幽静意境。
3. 御水:唐代有“御沟水”典故,诗中化用暗示对朝堂之外的隐逸向往。
4. 猿啼意象:古诗中猿啼常象征悲凉、思乡,如“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5. 虚实手法:末句“却梦”将现实宿溪与梦境交错,增强艺术感染力。
展开
古诗注解
走月流烟
:形容月光移动,如同流动的轻烟,描绘夜色朦胧的景象。
叠树西
:指层层叠叠的树木西侧,点明地点和环境的幽深。
愁甚听猿啼
:意指听到的声音比猿猴悲鸣更令人感到愁苦,烘托孤寂情绪。
御水
:原指皇城附近的河水,此处借指理想中的清幽居所。
潺湲
:形容水流缓慢的声音,象征诗人内心的宁静与羁旅思绪。
展开
讲解
这首诗以夜宿潺湲亭为切入点,前两句写景中寓情,“走月流烟”以动写静,用月光如烟的流动感衬托夜的静谧,而“愁甚听猿啼”通过对比手法,暗示诗人内心愁绪胜过猿鸣之悲。后两句转入抒情,“几时”一问透露出对安稳生活的渴望,末句“却梦”形成转折,既点题“宿此溪”,又暗含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全诗通过水声、月光等意象串联,语言凝练,情感层层递进,在简短的篇幅中寄寓了深沉的羁旅之思与人生哲思。
展开
古诗赏析
本诗以夜景起笔,“走月流烟”灵动描绘月光如烟流动,树影叠嶂的静谧画面,而“愁甚听猿啼”陡然转折,以猿啼之悲反衬内心更深沉的孤寂。后两句虚实结合,“几时御水声边住”表达对理想栖居的渴望,“却梦潺湲宿此溪”则通过梦境与现实交织,突显羁旅难归的无奈。全诗语言简淡,意境幽远,以流水声为线索,将自然之景与人生感慨巧妙融合,展现了晚唐诗歌的含蓄隽永之美。
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张乔作为晚唐诗人,身处末世动荡时期,常借山水寄寓漂泊之感。诗中“宿潺湲亭”可能是诗人旅途中的暂居之地,通过夜宿溪亭的所见所感,抒发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现实羁旅的无奈,反映了唐末文人常见的避世心态。
展开
作者信息
(生卒年不详),今安徽贵池人,懿宗咸通中年进士,当时与许棠、郑谷、张宾等东南才子称“咸通十哲”黄巢起义时,隐居九华山以终。其诗多写山水自然,不乏清新之作诗清雅巧思,风格也似贾岛。
古诗数量:
184
名句数量:
662
作者其他古诗
1
书边事
1.2万阅读
2
河湟旧卒
1.1万阅读
3
书边事
1万阅读
4
滕王阁
1万阅读
5
华山
1万阅读
6
潭上作
1万阅读
7
题终南山白鹤观
1万阅读
8
送宾贡金夷吾奉使归本国
1万阅读
9
越中赠别
1万阅读
10
送庞百篇之任青阳县尉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