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槛烟波别钓津,西京同□荻□贫。
不知守道归何日,相对无言尽几春。
晴景远山花外暮,云边高盖水边□。
与君愁寂无消处,赊酒青门送楚人。
潮水拍打栏杆,烟波浩渺中告别垂钓的渡口, 你我同在西京,却如荻草般清贫相依。 不知坚守正道何时能得归途, 相对无言,共度了多少个春秋。 晴日远山在花丛外渐入暮色, 云边高耸的车盖映照着水边残阳。 与你共处愁绪寂寥无处排解, 只得赊酒在青门,送别你这楚地游子。
本诗需注意三重对比:一是“烟波钓津”的隐逸理想与“西京”功名现实的矛盾;二是“荻贫”与“高盖”的阶层反差;三是“守道”的执着与“归无期”的迷茫。艺术上,张乔运用“晴景”反衬愁绪,以乐景写哀情。理解“赊酒”细节,需结合唐代酒文化中“酒债”常作为友情的象征,结尾“送楚人”的漂泊感更强化了晚唐士人的集体焦虑。
全诗以“贫”与“愁”为诗眼,前四句通过“烟波”“荻贫”等意象勾勒清寒之境,后四句以“远山”“高盖”形成贫富对比。颔联“守道”“无言”凸显士人精神坚守与现实无奈,尾联“赊酒送别”更见真挚友情。张乔善用缺字制造意境空白,如“水边□”留给读者想象空间,体现晚唐诗含蓄深婉的特质。
此诗作于晚唐时期,张乔与友人顾云同为寒门士子,顾云赴京应试,诗人以诗赠别。诗中既表达了对友人坚守理想的敬佩,又暗含对科举艰难、仕途渺茫的感慨,反映了晚唐士人在政治衰微下的共同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