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此沉仙翼,瑶池似不遥。
有声悬翠壁,无势下丹霄。
净濑烟霞古,寒原草木凋。
山河几更变,幽咽到唐朝。
青鸟的羽翼沉入此泉,仿佛瑶池仙境并不遥远。 泉水声悬于翠绿山壁,却无飞流直下云霄的气势。 清澈的溪流映着古老烟霞,寒原上草木凋零。 山河历经多少变迁,幽咽的泉声一直流淌到唐朝。
此诗核心意象"青鸟泉"具有双重性:既是实景描写,又是精神象征。前两联通过神话意象提升景物格调,后两联转入历史沉思。"幽咽到唐朝"的"到"字巧妙将泉水拟人化,暗示自然见证历史的旁观者视角。诗人用"草木凋"的衰飒与"烟霞古"的永恒形成张力,最终在"几更变"的叩问中完成对短暂与永恒的思考。
全诗以虚实相生的手法展开:首联以"瑶池似不遥"将现实泉水与神话相连;颔联"有声悬翠壁"写实,"无势下丹霄"则虚写想象;颈联"净濑""寒原"形成冷暖色调对比;尾联"山河几更变"将时间维度拉长,赋予泉水历史厚重感。诗人通过泉水的"幽咽",将自然永恒与人事无常的哲思融入空灵意境。
此诗为唐代诗人张乔游历山水时所作。唐朝晚期社会动荡,诗人借青鸟泉的永恒与山河变迁的对比,隐晦表达对时代更迭的感慨。青鸟作为神话意象,既增添超脱尘世的意境,又暗含对盛唐繁华逝去的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