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来先上上方看,眼界无穷世界宽。
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
众山迢递皆相叠,一路高低不记盘。
清峭关心惜归去,他时梦到亦难判。
来来来,先登上寺庙的高处眺望,视野开阔,世界仿佛无边无际。 岩间瀑布喷涌,晴天却似下雨;林间藤萝遮日,夏日也觉清凉。 群山连绵起伏,层层叠叠;山路蜿蜒曲折,高低难记。 这清幽峭拔的景色令人留恋,可惜终要归去,日后梦中重游,怕也难辨虚实。
这首诗以登高览胜为主线,通过空间转换与感官描写展现自然之美。首联“来来先上”以口语化的邀请拉近读者距离,突出“上方”的视野优势。颔联用“晴似雨”“夏多寒”的对比,巧妙表现瀑布的飞溅与林荫的清凉。颈联“迢递”“高低”以叠词强化山势的起伏与山路的曲折。尾联“惜归去”“梦难判”将实景虚化,表达留恋之情。诗人善于捕捉自然细节,语言凝练,体现了唐代山水诗“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的艺术特色。
此诗以登高望远开篇,展现开阔的视野与壮丽的自然景色。颔联通过“岩溜喷空”“林萝碍日”的生动描写,展现山间瀑布的磅礴与林荫的清凉,形成视觉与触觉的双重感受。颈联以“众山迢递”“一路高低”勾勒出山势的连绵与山路的曲折,体现自然的雄奇。尾联抒发诗人对清幽景色的留恋,以“梦到亦难判”的虚写收束,余韵悠长。全诗语言简练,意境开阔,展现了唐代山水诗的特点。
此诗为唐代诗人方干游览报恩寺时所作。报恩寺是唐代著名寺院,方干登高望远,被眼前壮阔的自然景色所震撼,写下此诗表达对山水之美的赞叹与留恋。唐代佛教兴盛,寺院常建于风景秀丽之处,文人雅士游览寺院并题诗留念是当时的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