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与田苏即旧游,我于交分亦绸缪。
二年隔绝黄泉下,尽日悲凉曲水头。
鸥鸟似能齐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寡妻稚子应寒食,遥望江陵一泪流。
你与田苏本是故交好友,我与你的情谊也深厚绸缪。 阴阳相隔两年黄泉之下,整日在曲江畔徒留悲凉哀愁。 鸥鸟仿佛懂得生死之理,杏花似要陪人一同忧愁。 想到你留下的寡妻幼子寒食无依,遥望江陵不禁泪湿衣袖。
本诗讲解需注意三个层面:一是情感递进,从追忆交情到悲悯遗属,完成由个人到家庭的哀思扩展;二是意象运用,通过曲江春景反衬哀情,实现"以乐景写哀"的艺术效果;三是社会折射,诗中"寡妻稚子"反映战乱时代文人家族的脆弱性。罗隐善用典故与白描结合的手法,在28字中浓缩了悼亡、伤时、悯人等多重主题。
全诗以"旧游-隔绝"的时空对比构建情感张力。首联通过"田苏"典故暗示友人德才,颔联"黄泉""曲水"形成阴阳两界的意象对仗。颈联移情于物,鸥鸟杏花拟人化手法强化哀愁。尾联聚焦遗属困境,使私人悼亡具有社会关怀。罗隐以清丽语言包裹沉痛情感,体现晚唐悼亡诗"哀而不伤"的特质。
此诗作于唐末动荡时期,罗隐在清明寒食之际重游曲江,触景生情怀念已故挚友。诗中"二年隔绝"表明友人离世两载,正值传统祭扫时节,诗人将个人哀思与节令物候相结合,在杏花鸥鸟的曲江春景中寄托深切的生死之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