鸾音鹤信杳难回,凤驾龙车早晚来。
仙境是谁知处所,人间空自造楼台。
云侵朱槛应难到,虫网闲窗永不开。
子细思量成底事,露凝风摆作尘埃。
鸾鸟仙鹤的讯息渺茫难寻,凤凰车驾神龙辇或许早晚会来。 仙境究竟在何处无人知晓,人间徒然建造起华丽楼台。 云雾侵蚀朱红栏杆难以抵达,蛛网挂满闲窗永远不再敞开。 仔细思量这一切终成何事?不过是露凝风摇化作尘埃。
1. 晚唐讽刺诗的代表作之一 2. 运用"鸾鹤""龙凤"等道教意象进行反讽 3. 双关手法:"凤驾龙车"既指神仙车驾,也暗指皇帝逃亡 4. 唐代楼台诗的政治隐喻传统 5. 罗隐"十举不第"的特殊经历对其批判风格的影响
本诗讲解需注意三个层面: 1. 表层意象:分析"迎仙楼"相关物象的象征意义 2. 历史背景:结合高骈割据淮南、僖宗逃亡蜀地的史实 3. 讽刺艺术:解读"仙境知处所"与"空自造楼台"的反讽张力 教学建议:可对比杜牧《阿房宫赋》,体会唐代文人借建筑批判统治者的传统。
全诗以"杳难回"与"早晚来"的对比开篇,暗示求仙的虚幻。颔联直指人间造楼台的徒劳,颈联通过"云侵""虫网"的意象展现楼台的荒废。尾联"露凝风摆作尘埃"既是景物描写,更是深刻哲理——所有求仙努力终将化为泡影。罗隐以冷峻的笔调,完成对统治者愚昧行为的犀利批判。
此诗作于晚唐时期,针对淮南节度使高骈沉迷道教、大兴土木建造迎仙楼的行为进行讽刺。高骈在黄巢起义时拥兵自重,却耗费民力求仙问道,罗隐通过此诗揭露其荒唐行径,同时暗讽晚唐统治者逃避现实、迷信长生的社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