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如野鹿迹如萍,谩向人间性一灵。
往事不知多少梦,夜来和酒一时醒。
内心像野鹿一样不安定,行踪像浮萍一样漂泊不定,徒然在人世间保持着一点灵性。
过去的事情不知道化作了多少梦境,夜晚来临,就着酒意一下子都醒了过来。
1. 罗隐:晚唐著名诗人、文学家,字昭谏,其诗多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语言通俗泼辣,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2. 意象:诗中的“野鹿”“萍”都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野鹿”常象征内心的不安与自由,“萍”多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
3. 晚唐诗歌特点:晚唐诗歌往往带有浓厚的感伤色彩,诗人多借景抒情,表达对人生、社会的感慨,这首诗也体现了这一特点。
《京中晚望》是罗隐的一首抒情佳作,全诗围绕诗人的内心感受展开。首句通过“心如野鹿”“迹如萍”的比喻,直接点出自己漂泊不定、内心不安的状态,让读者对他的处境有了初步的了解。“谩向人间性一灵”则是诗人在经历困顿后的一种感慨,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也暗含着对自我的坚守。
后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往事不知多少梦”写出了往事的虚幻与繁多,而“夜来和酒一时醒”则将这种虚幻拉回现实,在夜晚的寂静中,借着酒力,过往的记忆变得清晰,种种情绪交织在一起。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将诗人的迷茫、惆怅与对往事的追忆完美融合,展现了晚唐文人在乱世中的复杂心境,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这首诗开篇以“心如野鹿迹如萍”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内心的不安与漂泊的状态,“野鹿”和“萍”两个意象准确地传达出他在人生旅途上的迷茫与无依。“谩向人间性一灵”则带着一丝无奈与自嘲,暗示了在世俗的奔波中,即便保持着灵性,也难以改变困顿的处境。
后两句“往事不知多少梦,夜来和酒一时醒”将情感推向深处,过往的种种经历如同梦境一般虚幻,却又在夜晚饮酒时猛然清醒,涌上心头。诗人借酒抒怀,将对往事的追忆、人生的感慨都融入其中,语言质朴却情感真挚,把内心的复杂情绪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到他的惆怅与迷茫。
罗隐是晚唐时期的诗人,他一生仕途坎坷,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却屡屡不中,历经漂泊。《京中晚望》当作于他在京城长安期间,面对京城的景象,联想到自己的处境和过往经历,心生感慨而作。此时的他可能正处于人生的困顿之中,内心充满了对前途的迷茫和对往事的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