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王僚属好男儿,偶觅东归便得归。
满目路岐抛似梦,一船风雨去如飞。
盘擎紫线莼初熟,箸拨红丝鲙正肥。
惆怅途中无限事,与君千载两忘机。
齐王的僚属们都是好男儿,偶然找到东归的机会便欣然返乡。 满眼岔路抛却如梦境,一叶扁舟在风雨中疾驰如飞。 盘中紫线缠绕的莼菜刚刚煮熟,筷子拨动红丝般的鲈鱼正肥美。 惆怅旅途中的无限心事,愿与君千载之后两相忘机。
1. 莼鲈之思:典出《晋书·张翰传》,后世成为思乡归隐的代称 2. 晚唐幕府文化:文人入幕是科举失利后的常见选择 3. 罗隐"十上不第":作者连续十年科举落榜的特殊经历 4. 庄子"忘机"思想:道家追求精神自由的哲学概念
本诗需注意三重对比: - 表面欢快的归途与深层惆怅的对比 - 精细的食物描写与粗犷的"风雨如飞"的对比 - 当下"途中事"与千载"忘机"的时空对比 这种矛盾修辞法,正是罗隐"善作不平鸣"诗风的典型体现。
全诗以"归"为眼,前三联用"抛似梦""去如飞"等动态意象营造疏离感, 尾联突然收束为静思。艺术上采用"以乐景写哀"手法, 莼鲈之美味反衬出"途中无限事"的苍凉, 展现晚唐文人特有的清醒与孤愤。
此诗作于晚唐乱世,罗隐屡试不第后辗转幕府。诗中"齐王僚属"实为虚指, 反映诗人对依附权贵的自嘲。后四句以归途意象隐喻对官场倾轧的厌倦, 末句"千载两忘机"更凸显其追求超脱的文人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