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梢猎猎燕差差,数里溪光日落时。
芳树文君机上锦,远山孙寿镜中眉。
鸡窗夜静开书卷,鱼槛春深展钓丝。
若使浮名拘绊得,世间何处有男儿。
这首诗通过层层递进的结构展现隐居之乐。首联以动态景物切入,勾勒出袁溪的生机与宁静。颔联转入静态描写,用典摹写花树与远山之美。颈联直接描写主人的生活情趣,读书垂钓各得其乐。尾联卒章显志,以“浮名”与“男儿”对举,升华主题。诗人通过清新自然的语言,既表达了对友人生活方式的赞赏,也寄寓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趣,在晚唐诗歌中独具风骨。
本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友人隐居环境的清幽景致,通过“蒲梢猎猎”、“溪光日落”等意象展现自然之美。颔联巧妙用典,以“文君锦”、“孙寿眉”形容花树远山,既显文采又富意境。颈联“鸡窗夜静”、“鱼槛春深”刻画了主人耕读垂钓的隐逸生活,动静结合,闲适自得。尾联直抒胸臆,以反诘作结,既赞美了友人超脱名利的高洁品格,也暗含了诗人对现实的愤懑之情。全诗对仗工整,用典贴切,情景交融,充分展现了罗隐诗歌的批判精神与理想追求。
此诗为晚唐诗人罗隐拜访友人张逸人隐居的“袁溪”居所时所作。罗隐屡试不第,对唐末政治腐败、世风日下的现实深感失望,因而在诗中借赞美友人超然物外的生活,表达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功名利禄的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