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酬寄右司李员外
酬寄右司李员外
罗隐 〔唐朝〕
当年忆见桂枝春,自此清途未四旬。
左省望高推健笔,右曹官重得名人。
闲摛丽藻嫌秋兴,静猎遗编笑过秦。
犹把随和向泥滓,应怜疏散任天真。
写人
古诗译文
当年回忆起在科举中第的青春岁月,自此踏上清贵的仕途还不到四十天。
在左省(中书省)职位清要,以高超的文笔受到推崇;在右曹(尚书省)官职重要,获得了名士的声誉。
闲来时铺陈华丽的辞藻,却嫌秋日的兴致不足;静处时研读古籍,笑谈《过秦论》那样的宏篇。
依然怀抱着随侯珠、和氏璧般的美德却身处泥淖之中,应当怜惜我这疏狂放达、任由天性的人。
展开
知识点
1. 诗人罗隐:晚唐著名诗人,原名罗横,因屡试不第改名罗隐。诗多讽喻,语言锐利,小品文亦佳。 2. 酬寄诗:古代文人之间相互赠答、应和的诗作,常用于表达友情、交流思想或抒发感慨。 3. 折桂典故:源于《晋书·郤诜传》“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后以“折桂”比喻科举及第。 4. 随珠和璧:随侯珠与和氏璧,古代传说中的两件珍宝,常用来比喻稀世之才或美好品德。 5. 唐代官制:左省(门下省)、右曹(尚书省某部曹)是唐代中央官署,体现了唐代三省六部制的行政管理体系。
展开
古诗注解
桂枝春
:指科举及第。古代称科举登科为“折桂”。
清途
:清贵的仕途。
未四旬
:不到四十天。旬,十天;这里指时间短暂。
左省
:唐代指门下省,亦称“东省”,与中书省(右省)相对,此处可能泛指中央清要官职。
右曹
:唐代尚书省所属部门,负责具体政务,职位较重。
闲摛丽藻
:闲暇时铺展华丽的辞藻。摛(chī),舒展,铺陈。
静猎遗编
:静心涉猎前人著作。猎,涉猎,浏览。遗编,指前人留下的典籍。
过秦
:指贾谊的《过秦论》,这里代指宏大的论著或历史评论。
随和
:指随侯珠与和氏璧,比喻珍贵的美德或才华。
泥滓
:泥渣,比喻低贱或污浊的处境。
疏散
:疏放散漫,不拘礼法。
天真
:天然的本性。
展开
讲解
这首诗是罗隐与友人李员外的唱和之作。讲解时可重点关注以下几点:首联的“桂枝春”是理解诗人人生起点的关键意象。颔联的“左省”“右曹”需结合唐代官制理解其象征意义——清要与权重。颈联的“闲摛”“静猎”体现了诗人的文学活动与精神状态,其“嫌”与“笑”透露出的微妙心理值得品味。尾联的“随和”与“泥滓”形成强烈反差,是诗人对自身处境最直接的控诉与自嘲,而“疏散任天真”则是其面对不公命运时保持的人格姿态。全诗在恭维友人的表层下,深层涌动的是寒士的悲慨与孤高,典型地反映了罗隐诗歌“看似平静,实含锋芒”的艺术特色。
展开
古诗赏析
此诗以回忆开篇,用“桂枝春”点出曾经的辉煌,但“未四旬”立刻转入对仕途短暂的感慨。颔联通过“左省”“右曹”的对比,既赞美了李员外的才能与地位,也暗含对官场清要职位的向往。颈联“闲摛丽藻”“静猎遗编”展现了诗人的文士情怀与学识,但“嫌秋兴”“笑过秦”则流露出一种超脱与自嘲。尾联是全诗主旨所在,“随和向泥滓”是怀才不遇的激愤之语,“应怜疏散任天真”则是自我宽解与对知音的期许。全诗情感深沉,对仗工整,用典贴切,在谦逊酬答中蕴含了强烈的不平之气。
展开
创作背景
本诗是唐代诗人罗隐写给右司李员外的酬答诗。罗隐才高而屡试不第,长期漂泊,对官场既有向往又有疏离感。诗中追忆早年科举及第的短暂荣光,对比现实中文才虽高却沉沦下僚的处境,表达了对李员外身居清要官职的称羡,以及自身怀才不遇、疏放任性的复杂心境,反映了晚唐寒士的典型心态。
展开
作者信息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古诗数量:
523
名句数量:
1837
作者其他古诗
1
自遣
1.1万阅读
2
金钱花
1.1万阅读
3
钱塘江潮
1万阅读
4
蜂
1万阅读
5
感弄猴人赐朱绂
1万阅读
6
京中正月七日立春
1万阅读
7
登高咏菊尽
1万阅读
8
蜂
1万阅读
9
鹦鹉
1万阅读
10
王濬墓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