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忆龙沙两岸行,当时天下尚清平。
醉眠野寺花方落,吟倚江楼月欲明。
老去亦知难重到,乱来争肯不牵情。
西山十二真人在,从此烦君语姓名。
回忆当年漫步龙沙两岸的时光,那时天下尚且太平。 醉卧野寺时花正凋落,倚靠江楼吟诗时明月将升。 年老了才知难以重回故地,乱世中怎能不牵挂旧情。 西山十二位得道真人仍在,烦请你替我向他们通报姓名。
此诗艺术特色有三:一是时空跳跃,"南忆"与"乱来"形成今昔强烈反差;二是意象选择,"野寺""江楼"等场景构建出孤寂氛围;三是用典自然,尾联道教典故既符合钟陵地域特色,又暗含对现实的逃避。教学时可重点分析"老去亦知难重到"句,其中"亦知"二字凝练传达出人生顿悟的沉重感。
全诗以今昔对比为主线:首联以"清平"与"乱来"暗含时代巨变;颔联"花方落""月欲明"用自然意象烘托人生无常;颈联直抒胸臆,写尽老年羁旅之悲;尾联借道教典故,将现实苦闷升华为超脱之思。语言平实而意蕴深沉,典型体现罗隐诗"讽喻见长,感慨遥深"的特点。
此诗作于唐末动荡时期,罗隐送友人张绾前往钟陵(今江西南昌)时所作。当时藩镇割据、战乱频发,诗人通过追忆往昔太平景象,抒发对乱世的感慨与对修道隐逸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