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暗长明世代深,烟和香气两沈沈。
不知初点人何在,只见当年火至今。
晓似红莲开沼面,夜如寒月镇潭心。
孤光自有龙神护,雀戏蛾飞不敢侵。
破除黑暗的长明灯世代传承深远,烟雾与香气交织弥漫。 不知最初点燃的人如今何在,只看见当年的火焰至今不熄。 清晨时如红莲绽放在池面,夜晚似寒月静悬于潭心。 孤寂的光芒自有龙神守护,雀鸟嬉戏飞蛾不敢靠近侵扰。
本诗讲解需把握三个层次: 1. 物象层:抓住"烟香-火-光"的感官链条,体会多角度描写的立体感 2. 时空层:注意"世代深/当年至今"的时间纵深与"沼面-潭心"的空间转换 3. 隐喻层:解读"龙神护"的宗教寓意与"雀蛾侵"的世俗象征,理解诗人对永恒价值的追寻。教学时可对比李商隐《灯》诗,体会晚唐咏物诗的共性特征。
全诗以时空双线展开:横向描写灯火的昼夜景象(红莲/寒月),纵向追溯世代传承(初点人/火至今)。通过"龙神护"的宗教意象与"雀蛾不敢侵"的对比,强化佛法庄严。尾联"孤光"二字既写灯焰孤独,又暗喻诗人自身际遇,物我相融间展现晚唐文人特有的空寂感。
此诗作于晚唐时期,当时佛教兴盛,寺院普遍供奉长明灯。罗隐屡试不第后游历四方,目睹佛寺香火不绝而感慨时光流逝、信仰永恒,借长明灯寄托对历史传承与精神不灭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