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浮萍迹,年华又暗催。
残灯和腊尽,晓角带春来。
鬓欲渐侵雪,心仍未肯灰。
金门旧知己,谁为脱尘埃。
像浮萍一样漂泊南北,岁月又在暗中催促。 残灯将尽,腊月将终,黎明的号角声带来了春天的气息。 鬓发渐渐如雪般斑白,但心中的志向仍未消磨。 昔日金马门前的知己,如今谁能助我摆脱尘世的纷扰?
本诗以时空双线展开:横向空间上,“南北浮萍”展现漂泊轨迹;纵向时间上,“腊尽春来”暗示岁月更替。诗人用“雪”喻白发,以“灰”喻心志,化抽象为具象。尾联用典“金门”不露痕迹,既点明仕途背景,又深化知己难觅的孤独感。全诗结构严谨,前四句写景叙事,后四句抒情言志,符合律诗起承转合规范,在有限的篇幅中展现了丰富的情感层次。
全诗以“浮萍”开篇,奠定漂泊无依的基调,通过“残灯”“晓角”等意象,将时间流逝与季节更迭巧妙结合。颈联“鬓欲渐侵雪,心仍未肯灰”形成强烈对比,凸显诗人虽年华老去却坚守初心的精神。尾联以反问作结,含蓄表达对仕途知己的渴望,情感深沉而富有张力。语言凝练,意境苍凉,展现了晚唐诗人的典型风格。
此诗作于唐代诗人高蟾羁旅途中,正值除夕之夜。诗人常年漂泊,仕途失意,借除夜之景抒发年华易逝、壮志未酬的感慨,同时暗含对朝廷旧友的期许,希望能摆脱尘世纷扰,实现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