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地支离路八千,襟怀凄怆鬓苍然。
乱来未必长团会,其奈而今更长年。
兄弟分隔两地,路途遥远八千里, 胸怀凄苦悲凉,双鬓已然斑白。 战乱纷扰未必能长久团聚, 怎奈如今年岁更添漫长。
1. 韩偓是晚唐重要诗人,诗风沉郁顿挫 2. 此诗反映了安史之乱后唐代社会的动荡 3. "路八千"是唐诗中常见的夸张手法 4. 诗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亲情的价值观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情感。首联用"支离"和"八千"形成强烈对比,突出分离之痛。颔联的"凄怆"与"苍然"相互映衬,展现诗人身心俱疲的状态。颈联转折,指出战乱时期团聚的困难。尾联的"更长年"既指时间漫长,也暗含岁月催人老的感慨。全诗层层递进,将个人情感与社会背景紧密结合,展现了晚唐诗人在乱世中的典型心态。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与兄长分离的痛苦和对团聚的渴望。"两地支离路八千"开篇即点明相隔之远,"襟怀凄怆鬓苍然"则通过外貌描写反映内心悲苦。后两句"乱来未必长团会,其奈而今更长年"更深化了乱世中亲人难聚的无奈与岁月漫长的煎熬。全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充分展现了乱世中人的苦难与亲情之珍贵。
此诗作于唐朝末年,社会动荡,战乱频仍。韩偓与兄长因战乱分离,相隔遥远,难以团聚。诗人感怀身世,思念亲人,遂写下这首充满凄怆之情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