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汉江行次
汉江行次
韩偓 〔唐朝〕
村寺虽深已暗知,幡竿残日迥依依。
沙头有庙青林合,驿步无人白鸟飞。
牧笛自由随草远,渔歌得意扣舷归。
竹园相接春波暖,痛忆家乡旧钓矶。
写鸟
写人
自由
写草
家乡
古诗译文
村中的寺庙虽在深处却已熟悉,幡竿在落日余晖中显得孤寂。
沙洲边的庙宇被青翠树林掩映,驿站旁无人经过只有白鸟飞起。
牧笛声随着草地自由飘向远方,渔夫唱着得意的歌敲着船舷归去。
竹园连着春水波光粼粼,此刻痛切地怀念家乡旧日的钓鱼石矶。
展开
知识点
1. 韩偓:晚唐诗人,字致尧,号玉山樵人,以感时伤乱诗著称 2. 汉江:长江最大支流,诗中指流经湖北襄阳段 3. 幡竿:唐代寺庙前悬挂经幡的立柱,属佛教文化符号 4. 钓矶:典出《晋书·王羲之传》,常被用作隐逸意象 5. 晚唐诗歌特点:多写乱离之苦,风格沉郁,善用对比手法
展开
古诗注解
幡竿
:寺庙前的旗杆,象征宗教场所。
沙头有庙
:指沙洲边的小庙,展现荒僻之景。
驿步
:驿站的台阶,暗示人迹罕至。
扣舷
:敲击船边,表现渔夫悠闲自得。
钓矶
:钓鱼的石台,寄托思乡之情。
展开
讲解
本诗采用“由景入情”结构:前六句铺陈江村景物,通过“残日”“无人”等词暗含寂寥;后两句突然转入抒情,“痛忆”二字力透纸背。艺术上运用视听结合(牧笛、渔歌)与色彩对照(青林、白鸟),尾联“竹园春波”的暖色调反衬思乡之痛,体现晚唐诗人“以乐景写哀”的典型手法。
展开
古诗赏析
全诗以白描手法勾勒江村暮色:首联以“幡竿残日”营造苍茫氛围;颔联“青林合”“白鸟飞”动静相生;颈联牧笛、渔歌展现闲适生活;尾联“痛忆”陡然转折,将眼前景与记忆重叠,凸显漂泊之痛。诗人通过细腻的景物对比,将思乡之情推向高潮。
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韩偓晚年流寓他乡时。唐末战乱频发,诗人漂泊异乡,途经汉江畔见宁静的田园风光,触景生情,对比当下动荡与故土安宁,写下这首充满乡愁的诗。
展开
作者信息
韩偓(公元842年~公元923年)。中国唐代诗人。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
古诗数量:
386
名句数量:
1292
作者其他古诗
1
已凉
1.1万阅读
2
寒食夜
1.1万阅读
3
醉著
1.1万阅读
4
晓日
1.1万阅读
5
天凉
1万阅读
6
惜花
1万阅读
7
深院
1万阅读
8
蜻蜓
1万阅读
9
偶见
1万阅读
10
翠碧鸟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