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行止忽相逢,江馆棠梨叶正红。
一笑共嗟成往事,半酣相顾似衰翁。
关山月皎清风起,送别人归野渡空。
大抵多情应易老,不堪岐路数西东。
在江南的行途中偶然与你相逢,江边馆舍的棠梨树叶正红艳如火。 相视一笑共同感叹已成往事,酒至半酣彼此相看竟似颓然老翁。 关山明月皎洁清风徐徐吹起,送别后人已离去野渡只剩空舟。 大抵多情之人容易衰老,不忍在这岔路口一次次西东分别。
1. 棠梨在古典文学中常象征羁旅愁思 2. "关山月"是唐代边塞诗常见意象 3. 韩偓诗风受李商隐影响,善用艳景写哀情 4. 唐代江南地区是文人避难的重要区域 5. "岐路"典出《列子》,喻人生抉择
本诗讲解要点: 1. 时空结构:从白日相逢到月夜送别的时间压缩 2. 色彩运用:棠梨之红与月光之白的视觉冲击 3. 情感张力:"笑"与"嗟"、"酣"与"衰"的矛盾修辞 4. 历史隐喻:表面写送别友人,实则寄托家国之痛 5. 比较阅读:可与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对读,体会不同时代的漂泊感
全诗以"相逢—忆旧—送别"为脉络,通过三层转折展现人生况味: 1. 首联以红艳棠梨反衬相逢之偶然,明媚中暗藏沧桑 2. 颔联"一笑""半酣"的细节描写,将青春欢愉与暮年颓唐并置 3. 尾联"岐路西东"的重复意象,深化了乱世文人命运无常的主题 诗中"月皎风清"与"野渡空"的意境对比,体现晚唐诗"丽而不绮,哀而不伤"的美学特征。
此诗作于韩偓晚年流寓江南时期。唐亡后,诗人辗转闽越,诗中"衰翁"之叹与"多情易老"的感慨,既是对乱世友朋聚散的伤怀,亦暗含对唐王朝覆灭的哀思。棠梨叶红的秋景与空荡野渡的意象,强化了末世文人的飘零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