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及第过堂日作
及第过堂日作
韩偓 〔唐朝〕
早随真侣集蓬瀛,阊阖门开尚见星。
龙尾楼台迎晓日,鳌头宫殿入青冥。
暗惊凡骨升仙籍,忽讶麻衣谒相庭。
百辟敛容开路看,片时辉赫胜图形。
古诗译文
早年跟随仙侣聚集在蓬莱瀛洲,宫门开启时还能望见天边星辰。
龙尾般的楼台迎来破晓的朝阳,鳌头般的宫殿高耸入青云。
暗自惊叹我这凡人之躯竟登仙籍,忽然惊讶穿着麻衣拜见宰相厅堂。
百官肃然让路驻足观望,片刻的荣耀辉煌胜过画像流传。
展开
知识点
1. 唐代科举制度:进士科最受尊崇,及第者需经过吏部关试才能授官 2. 过堂仪式:新科进士集体拜见宰相的礼仪,是及第后的重要程序 3. 麻衣典故:唐代举子皆穿白色麻衣应考,及第后换官服称"释褐" 4. 韩偓生平:字致光,晚唐诗人,龙纪元年状元,后官至翰林学士 5. 建筑意象:诗中"龙尾道"是唐代含元殿前的阶梯,"鳌头"指宫门前巨鳌雕像
展开
古诗注解
真侣
:指修道成仙的伴侣,此处比喻同榜进士。
蓬瀛
:蓬莱和瀛洲,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借指皇宫。
阊阖
:天门,此处指皇宫正门。
龙尾
:宫殿台阶的装饰,形如龙尾。
鳌头
:宫殿前的鳌头石雕,象征科举夺魁。
凡骨
:凡人之躯,作者自谦之词。
麻衣
:粗布衣,指未及第时的寒素装扮。
百辟
:百官。
图形
:画像,指功臣画像悬挂凌烟阁的殊荣。
展开
讲解
本诗需重点把握三重艺术手法:一是时空转换(从凌晨入宫到白日仪式的过程),二是身份对比(寒门学子与朝廷新贵的角色转变),三是虚实相生(将现实宫廷景象与仙境传说交融)。理解"龙尾""鳌头"等建筑意象的象征意义,体会"暗惊""忽讶"等心理描写的精妙。韩偓通过个人经历折射出唐代科举文化的集体记忆,在华丽铺陈中暗含对功名本质的思考。
展开
古诗赏析
全诗采用"仙凡对比"的双重意象:前四句以蓬莱仙境的瑰丽景象比喻皇宫威仪,"龙尾""鳌头"既写实又暗喻科举荣耀;后四句通过"凡骨""麻衣"与"仙籍""相庭"的强烈反差,展现寒士及第的心理震撼。尾联"片时辉赫"道出科举功名的短暂辉煌,隐含对官场浮沉的清醒认知。韩偓善用富丽辞藻却不失深刻,在晚唐科举诗中独具特色。
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昭宗龙纪元年(889年),韩偓进士及第后参加"过堂"仪式(新科进士集体拜见宰相)时。唐代科举及第是士人一生荣耀的巅峰,作者以仙家意象烘托金榜题名的喜悦,同时流露出寒门学子骤登庙堂的恍惚感。
展开
作者信息
韩偓(公元842年~公元923年)。中国唐代诗人。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
古诗数量:
386
名句数量:
1292
作者其他古诗
1
已凉
1.1万阅读
2
寒食夜
1.1万阅读
3
醉著
1.1万阅读
4
晓日
1.1万阅读
5
天凉
1万阅读
6
惜花
1万阅读
7
深院
1万阅读
8
蜻蜓
1万阅读
9
偶见
1万阅读
10
翠碧鸟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