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向深村固不材,犹胜摧折傍尘埃。
清宵玩月唯红叶,永日关门但绿苔。
幽院菊荒同寂寞,野桥僧去独裴回。
隔篱农叟遥相贺,□□□□膏雨来。
甘愿在偏僻的乡村做个无用之人,也胜过在尘世中遭受摧残。 清夜赏月只有红叶相伴,整日闭门只见青苔蔓延。 荒芜的庭院菊花凋零同感寂寞,野桥边僧人离去独剩徘徊。 隔着篱笆的老农遥遥祝贺,久旱终于盼来甘霖普降。
本诗讲解需注意三点:一是把握“深村”的象征意义,既是地理空间更是精神净土;二是理解“不材”出自《庄子》典故,体现道家避世哲学;三是分析尾联转折作用,农叟贺雨打破前文孤寂基调,展现诗人对民生关怀。教学时可结合唐末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体会乱世文人的复杂心态。
全诗以对比手法展开:首联以“深村”与“尘埃”对立,表明隐居选择;颔联“红叶”“绿苔”以冷色调景物烘托孤寂;颈联“菊荒”“僧去”强化荒凉氛围;尾联农叟贺雨突转生机,暗含希望。诗人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乱世中高洁自守的精神世界。
此诗作于唐末乱世,韩偓因避朱温之祸隐居福建南安。诗中“摧折傍尘埃”暗指政治迫害,“深村”即其隐居地,反映诗人远离纷争、甘守清贫的志趣,末句“膏雨”隐含对时局转机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