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悲霜露但伤春,孝理何因感兆民。
景帝龙髯消息断,异香空见李夫人。
不为寒霜白露而悲伤,却因春光消逝感伤万分, 孝道之理为何能感动天下百姓? 汉景帝的龙须已随岁月消逝无踪迹, 唯有李夫人的异香在传说中空留余韵。
本诗以"过陵"为切入点,首句"伤春"实为伤时,奠定怀古基调。次句通过"孝理"的质疑,展现对统治合法性的思考。后两句选取"龙髯断"与"异香见"两个典型意象,形成权力消亡与记忆残留的强烈对比。全诗在28字中完成从景物到情理的三重跨越,体现晚唐咏史诗"以小见大"的典型特征。
全诗采用对比手法:首联以"不悲霜露"与"但伤春"形成情感张力;颔联质疑孝治的普世价值;颈联用"龙髯断"象征权力消亡;尾联以"异香空见"暗示繁华终成虚幻。诗人通过历史意象的层层递进,完成从个人情感到历史哲思的升华。
此诗作于晚唐时期,韩偓途经汉代帝王陵墓时有感而发。当时唐王朝已显衰颓之势,诗人借汉代盛衰典故,抒发对历史兴亡的感慨,隐含对当下时局的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