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物阴寂历,竹木寒青苍。
水冷鹭鸶立,烟月愁昏黄。
暮云与景物在阴暗中显得寂寥,竹林与树木在寒意中透出青苍。 冰冷的湖水边鹭鸶静静伫立,朦胧月色笼罩着令人惆怅的昏黄。
1. 韩偓"香奁体"与晚年诗风转变 2. 晚唐咏物诗中的寄托手法 3. 古典诗歌中"青苍"的色彩象征 4. 鹭鸶意象在唐诗中的多重内涵 5. 通感修辞在景物描写中的运用
此诗需重点关注三个艺术特色: 意象组合:云物、竹木、水、鹭鸶、烟月等意象形成冷寂的意境场域; 情感渗透:"寂历""寒""愁"等字将情感注入景物,体现"一切景语皆情语"; 时空处理:从广阔云物到特写鹭鸶,空间由远及近,时间定格黄昏刹那。 建议对比杜甫《曲江二首》,体会不同时代诗人对同一地点的不同书写。
全诗以白描手法勾勒晚景:首联用"阴寂历""寒青苍"的视觉与触觉通感, 营造出阴冷压抑的氛围;颔联特写鹭鸶孤影与愁月,以静制动, 末句"愁昏黄"三字将景物情感推向高潮。诗人善用冷色调意象群(云、竹、水、月) 与静态画面(立、昏黄),在空间层次中渗透末世文人的孤愤, 体现晚唐诗歌"幽微要眇"的美学特征。
此诗作于韩偓晚年隐居福建期间。唐亡后,诗人拒绝仕梁,辗转流寓南方。 诗中"曲江"或为虚指,借长安曲江寄托对故国的追忆。通过冷寂的晚景描写, 折射出诗人亡国后的孤寂心境与坚守气节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