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横塘
横塘
韩偓 〔唐朝〕
秋寒洒背入帘霜,凤胫灯清照洞房。
蜀纸麝煤沾笔兴,越瓯犀液发茶香。
风飘乱点更筹转,拍送繁弦曲破长。
散客出门斜月在,两眉愁思问横塘。
写风
写茶
愁思
古诗译文
秋日的寒气带着霜露渗入帘幕,凤凰灯盏的清光照亮了幽深的闺房。
蜀地纸张与麝墨激发提笔的兴致,越窑茶瓯中的犀角茶汤散发出清香。
风吹更漏声碎催动时间流转,乐曲急促繁弦将曲调推向高潮。
送客出门时斜月已挂在天边,两眉紧锁的愁思投向横塘的方向。
展开
知识点
1. 横塘:苏州西南著名水道,唐宋诗词中常见意象,如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2. 越瓯:唐代越窑(今浙江绍兴)生产的青瓷茶具,陆羽《茶经》评为天下第一 3. 麝煤:古代制墨加入麝香,南唐李廷珪墨即以此闻名 4. 曲破:唐宋大曲结构术语,在"散序""中序"之后的高潮段落 5. 韩偓(842-923):字致光,晚唐重要诗人,诗分前后两期,后期多感时伤乱之作
展开
古诗注解
横塘
:苏州著名水巷,诗中借指江南水乡。
凤胫灯
:灯架如凤腿造型的精致灯具。
蜀纸麝煤
:四川产的优质纸张与含麝香的墨。
越瓯犀液
:越窑青瓷茶具盛放的珍贵茶汤。
更筹
:古代计时用的更签,此处指更漏声。
曲破
:唐宋大曲的第三段,节奏急促部分。
展开
讲解
本诗讲解需注意三个层面:其一,器物描写的象征意义,如"凤灯"暗喻曾经的宫廷辉煌,"麝煤"象征文士雅趣;其二,时空转换技巧,从室内(洞房)到室外(横塘),从秋夜到黎明(斜月);其三,历史隐喻,"更筹转"暗示时代更迭,"曲破长"喻指唐王朝的崩解过程。韩偓作为唐昭宗朝翰林学士,其诗常通过闺阁题材寄托政治感慨,这种"借艳寓慨"的手法值得深入体会。
展开
古诗赏析
全诗以"寒"字为眼,前六句极写闺阁雅致:霜帘、凤灯、名纸、香墨、越瓷、犀茶、更漏、弦乐,铺陈出唐末士大夫的精致生活图景。后两句笔锋陡转,"散客出门"的冷清与"斜月愁思"的苍凉形成强烈反差。韩偓作为李商隐连襟,继承晚唐"沉博绝丽"诗风,此诗器物描写之考究(蜀纸越瓯)与情感表达之含蓄(问横塘),正是其"香奁体"代表作特色。
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末乱世,韩偓晚年流寓福建时期。诗人通过描绘秋夜闺阁中的精致器物与音乐场景,反衬出世事飘零的孤寂。横塘作为江南意象,承载着对故土与往昔繁华的追忆,尾联"两眉愁思"正是诗人面对唐王朝衰落的深沉忧思。
展开
作者信息
韩偓(公元842年~公元923年)。中国唐代诗人。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
古诗数量:
386
名句数量:
1292
作者其他古诗
1
已凉
1.1万阅读
2
寒食夜
1.1万阅读
3
醉著
1.1万阅读
4
晓日
1.1万阅读
5
天凉
1万阅读
6
惜花
1万阅读
7
深院
1万阅读
8
蜻蜓
1万阅读
9
偶见
1万阅读
10
翠碧鸟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