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蹋青
蹋青
韩偓 〔唐朝〕
蹋青会散欲归时,金车久立频催上。
收裙整髻故迟迟,两点深心各惆怅。
惆怅
古诗译文
踏青聚会将散欲归之际,华美车驾久久等候频频催促登车。她整理裙裾发髻故意拖延,两人内心深处各自满怀惆怅。
展开
知识点
1. 蹋青习俗:唐代三月三上巳节重要活动 2. 韩偓诗风:被归为"香奁体",以细腻描写女性心理见长 3. 文学手法:本诗典型运用"以乐景写哀"的反衬手法 4. 历史映射:"各惆怅"暗合晚唐士人面对国运的普遍心境 5. 诗歌体裁:七言乐府体,第二句"车久立"三仄声制造滞重感
展开
古诗注解
蹋青
:唐代春季郊游踏草活动
金车
:装饰华美的马车
频催上
:反复催促上车
收裙整髻
:整理衣裙发饰的动作描写
两点深心
:点明男女双方内心
各惆怅
:彼此都怀着离愁别绪
展开
讲解
全诗捕捉春游散场时的矛盾瞬间:首句交代场景转折,"欲归时"奠定惆怅基调。次句"久立"与"频催"的矛盾,暗示主仆关系与社会规范。第三句细节特写,通过整理仪容的延宕动作,表现女子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告别社交身份的犹豫。尾句点睛之笔,"两点"既指车内外两人,更象征理想与现实的两极,深婉表达出盛世余光中难以言传的时代失落感,使私人情感获得历史纵深感。
展开
古诗赏析
本诗以白描手法勾勒春日别离场景。“久立频催”与“故迟迟”形成张力,金车华服与内心惆怅构成反差。“两点深心”四字精妙,既点明双方身份,又以空间距离暗示心理隔阂。后两句连续四个动作描写(收/整/迟/惆),通过肢体语言折射复杂心绪,展现晚唐特有的纤微敏感。
展开
创作背景
创作于晚唐时期(约9世纪末),正值社会动荡前夕。韩偓作为宫廷诗人,此诗描绘长安仕女春游场景。当时蹋青是重要社交活动,但诗人通过微妙细节暗示盛世下的隐忧,借儿女情长隐喻时代惆怅。
展开
作者信息
韩偓(公元842年~公元923年)。中国唐代诗人。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
古诗数量:
386
名句数量:
1292
作者其他古诗
1
已凉
1.1万阅读
2
寒食夜
1.1万阅读
3
醉著
1.1万阅读
4
晓日
1.1万阅读
5
天凉
1万阅读
6
惜花
1万阅读
7
深院
1万阅读
8
蜻蜓
1万阅读
9
偶见
1万阅读
10
翠碧鸟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