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天金鼓逼神州,惜别无心学坠楼。
不得回眸辞傅粉,便须含泪对残秋。
折钗伴妾埋青冢,半镜随郎葬杜邮。
唯有此宵魂梦里,殷勤见觅凤池头。
震天的战鼓逼近中原,惜别时无心效仿坠楼的绿珠。 来不及回眸告别傅粉的容颜,只能含泪面对萧瑟的残秋。 折断的金钗伴我长埋青冢,破碎的铜镜随你葬在杜邮。 唯有今夜在魂梦里,殷切地寻你到凤凰池头。
本诗通过三组时空转换展现悲剧:首联写战火中的生离,颔联转离别瞬间的特写,颈联跳跃至死后分葬的想象,尾联收束于梦境重逢。艺术上融合乐府叙事与律诗对仗,"埋青冢"与"葬杜邮"的工整对应,既强化悲剧感染力,又体现晚唐近体诗的精湛技巧。
全诗以"动天金鼓"的战争氛围开篇,用"折钗""半镜"等意象构建双重悲剧空间。青冢与杜邮的生死对照,强化了乱世中个体的渺小。尾联"魂梦觅凤池"的虚幻希冀,反衬出现实的残酷,体现晚唐诗歌哀婉深沉的典型风格。
此诗作于唐末战乱时期,借小玉被蕃骑掳掠的遭遇,影射时局动荡中百姓的苦难。韩偓以代言体形式,通过女性视角控诉战争对普通家庭的摧残,同时暗含对集贤院宰相裴枢等朝臣无力挽救危局的讽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