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江津十四经,纪行文字遍长亭。
惊人旅鬓斩新白,无事海门依旧青。
前路莫知霜凛凛,故乡何处雁冥冥。
可怜不识生离者,数点渔帆落暮汀。
扬子江渡口已历经十四次往返,记录行程的文字遍布长亭。 惊人的是旅人鬓发已全新斑白,而海门景色依旧青翠如初。 前路茫茫不知霜寒凛冽,故乡在何处?只见雁影飞入冥冥天际。 可怜那些不懂生离之苦的人,只见几点渔帆在暮色中停泊岸边。
本诗艺术特色有三: 1. 时空交织:通过"十四经"展现时间跨度,用"长亭""海门"拓展空间维度 2. 双重视角:前六句为诗人主观感受,尾联转入客观景象,产生间离效果 3. 色彩运用:白发与青山的色彩对比,暮色与渔帆的明暗映衬,增强画面感染力 诗中"可怜不识生离者"一句,既含自怜,亦暗讽世人麻木,体现晚唐诗歌的批判性。
全诗以对比手法展开: 首联通过"十四经"与"遍长亭"突出漂泊之久; 颔联"旅鬓新白"与"海门依旧"形成生命易逝与自然永恒的强烈反差; 颈联"前路莫知""故乡何处"双重迷茫深化孤寂感; 尾联以渔夫的无忧反衬诗人的离愁,暮色中的渔帆成为全诗最富画面感的意象。
此诗作于晚唐时期,吴融常年漂泊仕途,多次途经扬子津亭。 诗中融合羁旅艰辛与时光流逝之叹,反映唐末文人面对动荡时局的普遍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