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公何处在,知我宦情无。
已似冯唐老,方知武子愚。
一身仍更病,双阙又须趋。
若得重相见,冥心学半铢。
贯休大师如今身在何处?可曾知晓我对官场早已心灰意冷? 我已如冯唐般垂垂老矣,方才明白智武子的愚钝。 一身病痛缠身,却仍需奔赴宫门朝拜。 若得与您重逢,我愿放下一切,潜心修习微末之道。
本诗需重点关注: 1. 双关手法:"武子愚"表面自嘲,实讽朝廷不识真才 2. 情感脉络:从宦情消解(首联)→人生反思(颔联)→现实困境(颈联)→精神超脱(尾联) 3. 时代特征:晚唐诗僧与文人的交往,反映乱世中儒释思想的交融 建议结合杜牧《赠终南僧》、李商隐《北青萝》等作品对比阅读。
全诗以问答开篇,奠定孤寂基调。颔联用典精妙: ①"冯唐老"写尽怀才不遇的悲凉 ②"武子愚"反转典故,暗藏反讽 颈联"病"与"趋"的对比,凸显身心矛盾。尾句"冥心"呼应僧友身份, 全诗语言简净而意蕴深沉,展现晚唐士人在政治困境中的精神转向。
此诗作于吴融晚年任职翰林期间。唐昭宗朝政混乱,诗人历经宦海沉浮,借寄诗僧贯休抒发对官场的厌倦。诗中"冯唐老""武子愚"等典故,暗含对朝廷用人不明的讽喻,末句"冥心学半铢"则流露向佛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