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渚宫即事

吴融 〔唐朝〕

漠漠澹云烟,秋归泽国天。

风高还促燕,雨细未妨蝉。

静引荒城望,凉惊旅枕眠。

更堪憔悴里,欲泛洞庭船。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轻淡的云雾弥漫,秋天回归到水乡的天空。
狂风催促着燕子南飞,细雨却未妨碍蝉鸣。
静静眺望荒凉的城池,凉意惊醒了旅人的睡梦。
在这愈发憔悴的时光里,真想乘船泛舟洞庭。

  • 吴融为晚唐"温李"诗派后劲,诗风凄清婉丽
  • 渚宫遗址在今湖北江陵,是重要楚文化意象
  • 诗中"泽国天""洞庭船"体现唐代南方水系地理特征
  • "促燕""妨蝉"属典型晚唐"纤微体物"写法
  • 渚宫:春秋时楚国宫名,诗中借指荆楚一带。
  • 漠漠:形容云雾弥漫的样子。
  • 泽国:多水之地,指江南水乡。
  • 促燕:秋风催促燕子南迁。
  • 旅枕:旅途中暂歇的卧具。
  • 憔悴:既指秋色凋零,也暗含诗人羁旅愁思。

此诗艺术特色有三:一是空间层次分明,从云天到燕蝉再到城枕,最后推向洞庭阔大空间;二是炼字精准,"澹""促""惊"字活化秋意;三是情感递进,由景生情,终至"憔悴"的爆发。需注意尾联用屈原《湘君》典故,暗含政治失意情绪。

全诗以白描手法勾勒秋景:首联大笔渲染水乡烟云,颔联"风高""雨细"形成张力,颈联"荒城""旅枕"点明羁旅身份,尾联将个人憔悴与洞庭浩渺对比,体现唐末文人典型的苍茫心境。吴融善用细微物候变化(燕、蝉)反衬时代动荡,风格清冷含蓄。

此诗作于唐末乱世,吴融漂泊荆楚期间。诗人通过秋日萧瑟之景,抒写羁旅孤寂与对动荡时局的隐忧,末句"欲泛洞庭船"暗含归隐之意。

作者信息
吴融

吴融,唐代诗人。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吴融生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享年五十四岁。他生当晚唐后期,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他死后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就走入历史了,因此,吴融可以说是整个大唐帝国走向灭亡的见证者之一。

古诗数量:329名句数量: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