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漠澹云烟,秋归泽国天。
风高还促燕,雨细未妨蝉。
静引荒城望,凉惊旅枕眠。
更堪憔悴里,欲泛洞庭船。
漠漠澹云烟,秋归泽国天。
风高还促燕,雨细未妨蝉。
静引荒城望,凉惊旅枕眠。
更堪憔悴里,欲泛洞庭船。
轻淡的云雾弥漫,秋天回归到水乡的天空。
狂风催促着燕子南飞,细雨却未妨碍蝉鸣。
静静眺望荒凉的城池,凉意惊醒了旅人的睡梦。
在这愈发憔悴的时光里,真想乘船泛舟洞庭。
此诗艺术特色有三:一是空间层次分明,从云天到燕蝉再到城枕,最后推向洞庭阔大空间;二是炼字精准,"澹""促""惊"字活化秋意;三是情感递进,由景生情,终至"憔悴"的爆发。需注意尾联用屈原《湘君》典故,暗含政治失意情绪。
全诗以白描手法勾勒秋景:首联大笔渲染水乡烟云,颔联"风高""雨细"形成张力,颈联"荒城""旅枕"点明羁旅身份,尾联将个人憔悴与洞庭浩渺对比,体现唐末文人典型的苍茫心境。吴融善用细微物候变化(燕、蝉)反衬时代动荡,风格清冷含蓄。
此诗作于唐末乱世,吴融漂泊荆楚期间。诗人通过秋日萧瑟之景,抒写羁旅孤寂与对动荡时局的隐忧,末句"欲泛洞庭船"暗含归隐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