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远天疑尽,江奔地欲随。
孤帆落何处,残日更新离。
客是凄凉本,情为系滞枝。
寸肠无计免,应只楚猿知。
远处的树木仿佛与天际相接,江水奔流似要追随大地而去。 孤独的船帆将停泊在何处?残阳下更添离别的哀愁。 游子本是凄凉之人,情感如同系在枯枝上的藤蔓。 寸寸愁肠无法解脱,唯有楚地的猿鸣能懂此心。
1. 吴融:晚唐诗人,与韩偓并称,诗风沉郁工丽。 2. 对仗手法:颔联“孤帆”对“残日”,“落”对“更”,工整中见流动感。 3. 意象组合:天、树、江、地、帆、日等意象构成苍茫画卷,烘托离愁。
此诗可从三个层面解读: 画面层:前两联用蒙太奇式镜头切换,由远及近展现暮江行旅图; 情感层:后两联以“本”“为”“无计”等词直揭愁绪根源; 时代性:晚唐诗常以个体漂泊隐喻唐王朝衰颓,楚猿意象暗含《水经注》典故。
诗以宏阔与细微的对比开篇:“树远天疑尽”写天地苍茫,“江奔地欲随”拟江水动态, 后转至“孤帆”“残日”的孤寂特写。颈联直抒胸臆,“凄凉本”“系滞枝”双重比喻强化羁旅之愁, 尾联“寸肠”“楚猿”以身体感知与自然意象呼应,体现晚唐诗“哀而婉”的风格。
此诗作于晚唐时期,吴融仕途坎坷,曾流寓江南。诗中借松江暮色抒写羁旅漂泊之痛, “残日更新离”暗示时代动荡下的个人无奈,楚猿意象更深化了孤寂与悲凉的时代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