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辇东归二百年,九成宫殿半荒阡。
魏公碑字封苍藓,文帝泉声落野田。
碧草断沾仙掌露,绿杨犹忆御炉烟。
升平旧事无人说,万叠青山但一川。
皇帝的车驾东归已有二百年,九成宫这座壮丽的宫殿,如今大半淹没在荒芜的田埂之间。 魏征撰写的碑文已被苍翠的苔藓覆盖,文帝时引来的泉水声,如今只能流落在荒野的田地边。 碧绿的野草再也沾不到承露盘中的仙露,翠绿的杨柳仿佛还在回忆当年御炉飘散的香烟。 那些太平盛世的往事早已无人提起,眼前只有重重叠叠的青山和一条寂寞的河川。
这首诗的核心情感是“怀古伤今”。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层层推进地展现了九成宫的衰败景象。讲解时可以抓住以下几个要点:首先,理解诗中关键意象的象征意义,如“凤辇”象征皇权与盛世,“苍藓”、“野田”象征时间的侵蚀与荒芜。其次,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如昔日的“仙掌露”、“御炉烟”与如今的“断沾”、“犹忆”形成鲜明对比,强化了今非昔比的感伤。再次,品味尾联的升华作用,它将个人的感慨升华为对历史规律的深沉思考,使诗的境界更为开阔。最后,结合晚唐的时代背景,理解诗人对国运衰微的忧患意识,这不仅是凭吊古迹,更是对时代的悲叹。
这首诗以“过”为线索,通过描绘九成宫的荒凉现状,抒发了深沉的兴亡之感。首联以“二百年”点明时间跨度,用“半荒阡”总写宫殿的破败,奠定全诗苍凉的基调。颔联选取“魏公碑”和“文帝泉”这两个极具代表性的历史遗迹,以“封苍藓”、“落野田”的具体意象,形象地展现了繁华消逝的进程。颈联运用“碧草”、“绿杨”等自然景物进行拟人化描写,“断沾”、“犹忆”二字巧妙地将今昔联系起来,含蓄而深刻。尾联直抒胸臆,“无人说”的升平旧事与“但一川”的万叠青山形成强烈对比,将历史沧桑感融入无尽的自然景象之中,余韵悠长,令人回味。全诗语言凝练,意境苍茫,是晚唐怀古咏史诗中的佳作。
本诗是晚唐诗人吴融经过九成宫遗址时所作。九成宫在唐初曾是太宗、高宗等皇帝频繁临幸的豪华离宫,但到吴融所处的晚唐时期,国势衰微,宫苑早已荒废。诗人途经此地,目睹昔日的繁华胜地沦为荒草断碑,触景生情,通过今昔对比,抒发了对大唐盛世一去不返的深沉感慨与无限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