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过丹阳
过丹阳
吴融 〔唐朝〕
云阳县郭半郊坰,风雨萧条万古情。
山带梁朝陵路断,水连刘尹宅基平。
桂枝自折思前代,藻鉴难逢耻后生。
遗事满怀兼满目,不堪孤棹舣荒城。
写雨
写风
写山
写水
写云
古诗译文
云阳县城外大半是郊野,风雨中一片萧条,勾起万古悲情。山峦掩埋了梁朝皇陵的道路已然断绝,江水淹没了刘尹故居的宅基已变平坦。手折桂枝不由思念前朝往事,难逢明鉴的考官让我为后辈感到羞耻。往事满怀,满目苍凉,不忍让孤单的小船停靠在这荒废的城池边。
展开
知识点
1. 丹阳:古称云阳,今属江苏镇江,历史上有南朝陵墓群(如梁文帝建陵)等遗迹。 2. 折桂典故:源于《晋书·郤诜传》“桂林一枝”,后以“折桂”比喻科举及第。 3. 藻鉴:指如明镜般洞察品评人才,常代指公正的考官或鉴识者。 4. 吴融:晚唐诗人,诗风承袭温李(温庭筠、李商隐),多感时伤事之作。 5. 南朝梁:南北朝时期南朝之一,建都建康(今南京),皇室陵墓多在丹阳。 6. 刘尹:指东晋名士刘惔,字真长,曾任丹阳尹,以清谈著称。
展开
古诗注解
云阳县
:唐代地名,即今江苏省丹阳市。
郊坰
:郊野。
梁朝陵
:指南朝梁代帝王陵墓,位于丹阳附近。
刘尹
:指东晋刘惔,曾任丹阳尹,故称刘尹。
桂枝自折
:化用“折桂”典故,喻科举及第,此处反用,表达对前代贤才的追思。
藻鉴
:指精于品评鉴别人才的人,如考官。
孤棹
:孤单的小船。
舣
:停船靠岸。
展开
讲解
这首诗是吴融途经丹阳时写的怀古之作。诗人以风雨中的荒城为背景,通过“梁朝陵路断”“刘尹宅基平”等意象,暗示历史的无情变迁。他折桂思古,实则是借前代英才反衬当下科举腐败、贤路阻塞的现状。“藻鉴难逢”直指选拔人才的不公,表达了作为“后生”的羞耻与愤懑。最后,诗人将满腹遗事与满目荒凉交织,以“不堪孤棹”的意象收束,深化了个人漂泊与时代衰微的双重悲感。全诗结构严谨,用典贴切,在怀古中寄寓了对晚唐现实的深刻批判。
展开
古诗赏析
此诗以“过丹阳”为题,通过描绘云阳郊野风雨萧条的景象,引出对历史兴衰的深沉感慨。首联点明地点与环境,奠定全诗悲凉基调。颔联以“山带梁朝陵路断,水连刘尹宅基平”具体展现历史遗迹的荒废,象征朝代更迭与人事消亡。颈联“桂枝自折思前代,藻鉴难逢耻后生”由景入情,借折桂典故抒发对前代贤才的追慕,并暗讽当时科举不公、贤才难遇的现实。尾联“遗事满怀兼满目,不堪孤棹舣荒城”将历史沧桑感与个人孤寂感融为一体,以“不堪”二字作结,强化了诗人面对荒城时的痛苦与无奈。全诗情景交融,语言凝练,怀古伤今,体现了晚唐诗风的沉郁特质。
展开
创作背景
本诗为晚唐诗人吴融途经丹阳(唐称云阳县)时所作。当时唐朝国势衰微,社会动荡,诗人面对丹阳的历史遗迹(如梁朝陵墓、刘尹故居),触景生情,借古讽今,抒发对前朝兴亡的感慨及对当下人才选拔不公、世风日下的愤懑与无奈。
展开
作者信息
吴融,唐代诗人。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吴融生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享年五十四岁。他生当晚唐后期,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他死后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就走入历史了,因此,吴融可以说是整个大唐帝国走向灭亡的见证者之一。
古诗数量:
329
名句数量:
1120
作者其他古诗
1
溪边
1.1万阅读
2
蛱蝶
1.1万阅读
3
子规
1万阅读
4
华清宫二首
1万阅读
5
风雨吟
1万阅读
6
卖花翁
1万阅读
7
途中见杏花
1万阅读
8
卖花翁
1万阅读
9
金桥感事
1万阅读
10
红白牡丹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