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野庙
野庙
吴融 〔唐朝〕
古原荒庙掩莓苔,何处喧喧鼓笛来。
日暮鸟归人散尽,野风吹起纸钱灰。
写风
写鸟
写人
古诗译文
古老的原野上,荒废的庙宇被莓苔掩盖,不知从何处传来喧闹的鼓笛之声。到了黄昏时分,鸟儿归巢,人群也已散去,只有野风吹起祭祀后留下的纸钱灰烬。
展开
知识点
吴融,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晚唐诗人。唐昭宗龙纪元年(889年)进士及第。其诗多感时伤事之作,风格工整流畅,有《唐英集》。《野庙》一诗体现了晚唐诗歌常有的衰飒之气与怀古伤今的主题。诗中的“纸钱”是中国传统祭祀文化中为逝者焚化的冥币,这一习俗自古有之,反映了古人的灵魂观念。
展开
古诗注解
古原:
古老的原野。
荒庙:
荒废的寺庙。
掩莓苔:
被莓苔覆盖,形容荒凉破败。
喧喧:
形容声音嘈杂喧闹。
鼓笛:
鼓和笛子,指祭祀或集会时的乐器声。
纸钱灰:
祭祀时烧化的纸钱留下的灰烬。
展开
讲解
这首诗的讲解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入手:一是景物描写,分析诗中“古原”“荒庙”“莓苔”“纸钱灰”等意象如何共同营造出荒凉衰败的意境;二是对比手法,诗中“喧喧鼓笛”的热闹与“人散尽”后的冷清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盛衰无常的主题;三是情感寄托,诗人借野庙之景抒发了对时代变迁、繁华易逝的深沉感慨;四是语言特色,诗歌语言凝练质朴,画面感强,寓情于景,含蓄隽永。
展开
古诗赏析
这首诗以“野庙”为题,描绘了一幅荒凉寂寥的图景。首句“古原荒庙掩莓苔”点明了地点与环境,荒庙与莓苔暗示了久无人迹的破败。第二句“何处喧喧鼓笛来”以声衬静,短暂的喧闹更反衬出永恒的荒寂。后两句“日暮鸟归人散尽,野风吹起纸钱灰”将时间推移至黄昏,人群散去,只余纸灰飞扬,强化了人事已非、盛景难再的悲凉之感。全诗语言简洁,意象鲜明,通过动静、古今的对比,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亡与人生无常的深沉叹惋。
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诗为晚唐诗人吴融所作。晚唐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许多庙宇古迹也随之荒废。诗人通过对野庙的描写,寄托了对世事沧桑、兴衰无常的感慨,反映了晚唐衰败的社会现实和人们内心的苍凉。
展开
作者信息
吴融,唐代诗人。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吴融生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享年五十四岁。他生当晚唐后期,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他死后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就走入历史了,因此,吴融可以说是整个大唐帝国走向灭亡的见证者之一。
古诗数量:
329
名句数量:
1120
作者其他古诗
1
溪边
1.1万阅读
2
蛱蝶
1.1万阅读
3
子规
1万阅读
4
华清宫二首
1万阅读
5
风雨吟
1万阅读
6
卖花翁
1万阅读
7
途中见杏花
1万阅读
8
卖花翁
1万阅读
9
金桥感事
1万阅读
10
红白牡丹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