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在五峰阴,穿缘一径寻。
云藏古殿暗,石护小房深。
宿鸟连僧定,寒猿应客吟。
上方应见海,月出试登临。
法华寺坐落在五峰山的背阴处,沿着一条小径蜿蜒探寻。 云雾遮蔽了古殿显得幽暗,山石环绕着小屋更显深邃。 栖息的鸟儿与僧人一同入定,寒冷的猿猴应和着游客的吟咏。 登上高处应当能望见大海,待到月亮升起时试着攀临。
此诗艺术特色有三: 1. 结构精巧:从“寻径”到“登临”,层层递进,形成完整的游寺画面。 2. 炼字精准:“藏”“护”二字赋予云雾山石灵性,“应”字串联人猿之声,凸显自然之趣。 3. 禅理暗含:末句“月出试登临”暗喻佛法如月光普照,需亲身实践(登临)方能领悟。
全诗以“寻寺”为线索,通过空间转换展现深山古寺的静谧之美: 1. 环境烘托:首联以“五峰阴”“一径寻”突出寺院的隐秘,颔联“云藏”“石护”进一步渲染幽深氛围。 2. 动静结合:颈联“宿鸟”“寒猿”以动物之声反衬山寺的空寂,僧人与自然的和谐跃然纸上。 3. 意境升华:尾联想象登高望海的壮阔,将禅意与天地之景交融,留下余韵。
此诗为唐代诗人吴融游历越州(今浙江绍兴)法华寺时所作。唐代佛教兴盛,寺院常建于幽静山林,诗人借景抒怀,通过描绘寺院的清幽与自然的灵性,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禅意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