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围绕寒食节在洛阳道上的所见所感展开。
诗歌的首联先抒情,直接表达诗人在旅途中的愁绪和对家乡的思念。这种开篇见意的手法,使读者立刻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沉重。
中间四句转入写景。诗人选取了寒食节典型的景物:飘荡的秋千、啼叫的黄鹂、纷落的春花、飞驰的骏马和豪华的香车,用浓重的笔墨描绘出一幅色彩明丽、生机盎然的春日游乐图。
然而,这些热闹的景物并没有给诗人带来欢乐,反而通过“行客”(诗人自指)与周围环境的疏离感,更加凸显了他的孤单与落寞。尤其是“看看春日斜”一句,既点明了时间的流逝,也暗含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感慨。
全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对比手法的运用。诗人将美丽的春色、喧闹的游人、华贵的车马与自己漂泊无依的处境相对比,以乐景写哀情,使得思乡之苦、漂泊之愁更加深沉感人。
在结构上,前六句蓄势,通过景物的层层铺叙,为尾联的抒情做足铺垫。尾联的“回首”与“看”,将全诗的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融为一体,情景交融,余味悠长。
语言方面,诗歌用词凝练,对仗工整,如“彩索”对“黄鹂”,“连乾”对“历禄”,体现了唐诗格律严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