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忘忧花
忘忧花
吴融 〔唐朝〕
繁红落尽始凄凉,直道忘忧也未忘。
数朵殷红似春在,春愁特此系人肠。
写人
凄凉
春愁
古诗译文
繁茂的红花凋零殆尽后,才感到凄凉,
本说能忘却忧愁,却终究未能遗忘。
几朵深红的花儿仿佛春天仍在,
可春愁偏偏在此刻缠绕人心肠。
展开
知识点
1. 萱草文化:萱草又名忘忧草,《诗经》中已有记载,唐代成为母亲代称 2. 晚唐诗歌特征:多咏物题材,风格哀婉,常以“残”“尽”等字眼营造衰飒意境 3. 反衬手法:本诗用“数朵殷红”反衬整体凋零,达到“以乐景写哀”效果 4. 吴融身份:字子华,与韩偓并称“韩吴”,属温李派后期诗人
展开
古诗注解
繁红
:指繁茂的红色花朵,象征盛放的春光。
直道
:直言、本说,表示原本以为。
殷红
:深红色,形容残留的花朵颜色浓烈。
春愁
:因春光逝去而引发的哀愁情绪。
展开
讲解
本诗解读需注意三个层次:
1.
表层意象
:抓住“花落”“残红”等视觉元素,体会色彩对比
2.
情感逻辑
:从“始凄凉”到“也未忘”,展现愁绪的递进过程
3.
时代隐喻
:将自然凋敝与唐王朝衰亡相联系,理解诗人的深层忧患
教学时可结合李商隐《落花》进行对比阅读,体会晚唐咏物诗的共性特征。
展开
古诗赏析
诗歌以对比手法展开:
首句“繁红落尽”与“数朵殷红”形成盛衰对照,
次句“未忘”与题“忘忧”构成语义反转,
末句“似春在”的错觉与“系人肠”的实感更强化愁绪。
全诗语言凝练,通过残春意象,将个人感伤升华为时代哀音。
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诗为晚唐诗人吴融所作。晚唐社会动荡,诗人多借景抒怀,以物喻情。
诗中“忘忧花”实为萱草别名,古人认为其可忘忧,但诗人反用其意,
通过花落春残的景象,暗喻无法排遣的愁绪,反映末世文人的普遍心境。
展开
作者信息
吴融,唐代诗人。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吴融生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享年五十四岁。他生当晚唐后期,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他死后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就走入历史了,因此,吴融可以说是整个大唐帝国走向灭亡的见证者之一。
古诗数量:
329
名句数量:
1120
作者其他古诗
1
溪边
1.1万阅读
2
蛱蝶
1.1万阅读
3
子规
1万阅读
4
华清宫二首
1万阅读
5
风雨吟
1万阅读
6
途中见杏花
1万阅读
7
卖花翁
1万阅读
8
卖花翁
1万阅读
9
金桥感事
1万阅读
10
红白牡丹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