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刻画了一位隐居山僧的形象与心境。首句“石臼山头有一僧”,平实点出人物与地点。第二句“朝无香积夜无灯”,通过“无香积”(缺食)与“无灯”(缺光)两个细节,极写其生活之清贫困苦,衬托出僧人甘于淡泊、苦修求道的意志。后两句笔锋一转,揭示僧人的内心活动:“近嫌俗客知踪迹”,表明他追求的是彻底的隔绝与清净,连偶尔的打扰也觉厌烦;“拟向中方断石层”则是一个极具动作感和决心的想象,他打算向大山更深处寻觅,甚至要“断石层”以绝人迹,将避世的决心推向极致。全诗语言简练,意境幽深,生动展现了一位远离尘嚣、意志坚定的隐者风貌,也含蓄表达了诗人对这种遗世独立生活的复杂情感——既有赞叹,或许也有一丝同处乱世的共鸣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