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路青青半是苔,翠华西去未知回。
景阳春漏无人报,太液秋波有雁来。
单影可堪明月照,红颜无奈落花催。
谁能赋得长门事,不惜千金奉酒杯。
宫苑的小路青草丛生,大半已长满苔藓, 翠华西去,不知何时才能回还。 景阳宫的春漏无人报晓, 太液池的秋波只有大雁飞来。 孤独的身影怎堪明月照耀, 红颜易老,无奈被落花催促凋残。 谁能像司马相如赋写长门故事, 不惜千金换酒,只为排解愁怀。
此诗以“苔”起笔,暗示时间积淀下的荒凉; “翠华西去”暗指安史之乱后唐玄宗西逃的史实; “明月照单影”化用李白“对影成三人”,反衬孤独之深; 尾联“不惜千金”既呼应典故,又暗含诗人对自身怀才不遇的投射。 全诗通过空间(宫苑)、时间(春到秋)、人物(红颜)三重维度,构建出厚重的历史哀感。
全诗以“苔”“雁”“落花”等意象串联,层层递进: 首联写宫苑荒芜,帝王远去无归期; 颔联以“无人报”“有雁来”对比,突出冷寂; 颈联将“单影”“红颜”与自然景物结合,烘托生命易逝; 尾联用长门典故,点明宫怨主题。 语言含蓄凄美,借古讽今,展现了晚唐宫廷的衰败与女性的悲剧命运。
此诗为唐代诗人吴融所作,借上阳宫(唐代冷宫)的荒凉景象,暗喻宫廷女子的孤寂命运。晚唐时期,宦官专权、皇权衰微,宫中多有被冷落的嫔妃。诗人通过描绘宫苑衰败、帝王不归的场景,抒发对红颜薄命的感慨,隐含对时代动荡的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