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持麟笔侍金闺,梦想三年在故溪。
祖竹定欺檐雪折,稚杉应拂栋云齐。
谩劳筋力趋丹凤,可有文词咏碧鸡。
此别更无闲事嘱,北山高处谢猿啼。
偶然执笔在宫廷任职,三年来梦中常回故乡溪畔。 老竹定能傲视檐上积雪,幼杉该已长到与云齐高。 徒然耗费心力追逐功名,可有诗篇咏叹碧鸡风光? 此番别离再无琐事相嘱,唯愿北山高处猿声莫再哀啼。
麟趾殿典故:汉代麒麟阁与唐代翰林院的关联 唐代送别诗的地域书写特征 竹杉意象在唐宋诗中的演变 《北山移文》对后世归隐文学的影响
重点解析颈联双关手法:"谩劳"既指徒劳奔波,又暗含对弟弟的劝诫;"可有"以反问句式,表面询问弟弟有无新作,实则自嘲仕途无成。尾联"谢猿啼"需结合吴融晚年经历解读,其904年被迫辞官后确有隐居之举,此诗可视为其思想转折的前兆。
此诗作于吴融在长安任职期间(约901-904年),时值唐昭宗时期政局动荡。诗人送别返乡的弟弟时,借景抒发对官场生活的倦怠,通过"祖竹""稚杉"的意象对比,暗喻自己虽在朝堂却心系故园的矛盾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