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开便落不胜黄,覆著庭莎衬夕阳。
只共蝉催双鬓老,可知人已十年忙。
晓窗须为吟秋兴,夜枕应教梦帝乡。
蜀国马卿看从猎,肯将闲事入凄凉。
槐花刚绽放便已凋零,金黄花瓣不胜凄凉,飘落在庭院的莎草上衬着夕阳。 只与蝉鸣一同催老了双鬓白发,可知这十年间人已为生计奔波匆忙。 清晨窗前本该为秋景吟诗抒怀,深夜枕上却总梦见京城的景象。 蜀地的马卿若见我从猎的境遇,岂肯将这般闲事写入凄凉诗行。
1. 槐花在唐诗中常象征科举仕途(槐花黄,举子忙) 2. "马卿"用典体现晚唐诗用事精巧的特点 3. 吴融诗风属于"温李"一派,善用意象营造朦胧美 4. 唐代幕府文人的"十年之叹"是常见主题
本诗讲解可分三个层次: 1. 意象分析:槐花-夕阳-蝉鸣构成衰飒的秋日图景 2. 情感脉络:从物候感知(前两联)到人生反思(后两联) 3. 艺术特色: - 虚实相生:槐花凋落与鬓发斑白互喻 - 时空压缩:十年沧桑浓缩于瞬间景象 - 含蓄表达:尾联反语见意,深化凄凉主题
全诗以槐花起兴,通过"才开便落"的意象,构建出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双重意境。颔联"蝉催双鬓"与"十年忙"形成时空对仗,将自然物候与人生境遇巧妙结合。后两联转折中见深意:表面写秋兴吟诗、梦回帝乡的雅致,实则暗含对仕途的眷恋与无奈。尾联故作旷达,以"从猎"典故反衬幕僚生活的凄凉,体现晚唐文人特有的含蓄悲怆。
此诗作于吴融晚年寄居岐山幕府期间。唐昭宗乾宁年间(894-898),吴融因仕途不顺,辗转于各地幕府任职。诗中"十年忙"正反映其长期奔波幕僚生活的困顿,槐花意象既写实景,又暗喻自身才志未展便已衰老的悲凉。